-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炒絲瓜第5分鐘,PM2.5已經達到787微克/立方米。
近日,北京市外事辦主任趙會民一句“中國人習慣的烹飪對PM2.5的貢獻也不小”,引爆了網民的調侃和討論。
烹飪究竟會不會產生PM2.5?哪種烹飪方式產生的PM2.5比較大?昨日,新京報記者邀請環保公益組織“自然大學”研究人員,在家中使用蒸、煮、炸、炒這4種方式,監測PM2.5的數值變化。
結果顯示,烹飪確實能產生PM2.5,但蒸、煮方式,產生的PM2.5并不多,而油炸、炒菜時,PM2.5則迅速飆升8倍到近20倍,達到嚴重污染甚至爆表的級別,其中炒菜產生的PM2.5最多,5分鐘內PM2.5數值就從開始時的38微克/立方米增加到了787微克/立方米。
“自然大學”研究人員謝新源表示,通過實驗不難看出,烹飪尤其是炒、炸的方式,確實會產生不可忽視的PM2.5,盡管它可能比起機動車、燃煤、工業揚塵產生的PM2.5來說,占比算小的,但由于油煙中吸附了有害物質,因此公眾也不能低估。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中國營養協會理事范志紅也指出,餐飲烹飪的污染是空氣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而且烹飪時油溫過高,產生的PM2.5就會更高,產生的致癌物質和致衰老的物質會更多。
實驗目的:在關閉門、窗,且不開抽油煙機的情況下,測試煮玉米、蒸饅頭、炸薯片、炒絲瓜四種烹飪方式產生的PM2.5
實驗地點:豐臺區豐管路56號院一居民家廚房
實驗時間:2013年10月13日
煮
PM2.5上升最不明顯
實驗過程:在煮玉米前,實驗操作人員——“自然大學”研究人員謝新源先測試廚房內的PM2.5和濕度,然后在煮熟玉米的10分鐘內,每隔一分鐘就監測數值變化,并一一記錄。
實驗結果:煮之前,廚房內PM2.5為31微克/立方米,煮5分鐘,僅上升3個數值;10分鐘后,PM2.5為42微克/立方米,整個過程僅上升11微克/立方米。謝新源說,這個數值還可以,對空氣污染的影響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炸
廚房內變為“嚴重污染”
實驗過程:在鍋中倒入油,燒熱后放入薯片油炸,直至炸熟,用時大約5分鐘,把每分鐘的數值記錄下來。
實驗結果:3分鐘左右,PM2.5開始有大幅變動,4分鐘時劇增到165微克/立方米,為“重度污染”,5分鐘結束,監測儀上顯示為272微克/立方米。謝新源介紹,這比開始時的33微克/立方米,高出7倍多,由于油炸時不蓋鍋蓋,空氣中彌漫的油煙味道很濃,廚房內的空氣等級立馬由優變成“嚴重污染”。
蒸
10分鐘僅升21個數值
實驗過程:蒸饅頭與煮玉米類似,實驗操作人員待廚房內的PM2.5和濕度稍微恢復再展開測試,也設定為10分鐘,記錄數值。
實驗結果:5分鐘時,PM2.5已在原基礎上多產生了10個數值;10分鐘后,數值最終定格在59微克/立方米,上升21微克/立方米。謝新源說,由于蒸饅頭用的鍋比較大,燃氣開的火也大,因而就對產生PM2.5也有一定影響。
炒
爆香調料時PM2.5飆升
實驗過程:切好絲瓜,以及蔥、姜、蒜、辣椒等調料,倒入少許油,加熱后放入蔥姜蒜調料先爆香,再把絲瓜倒入鍋中翻炒,歷時5分鐘。
實驗結果:把蔥姜蒜一放到加熱的鍋中,空氣出現香味,監測儀的數值跟著迅速變化,升至169微克/立方米;最終顯示為787微克/立方米。謝新源稱,這個數值如果參照空氣質量指數的話,就已經是“爆表”的級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