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 新聞緣起
經常逛超市買菜的市民會發現,超市賣的生鮮蔬菜很多都用一條膠帶來捆扎,方便銷售。對于這樣的現象,很多人都已習以為常。然而,近期卻有這樣的帖子在網上流傳,“用膠帶捆綁銷售的蔬菜有安全隱患,有膠帶殘留物的部分對人體有害。”這讓不少習慣在超市購買成捆蔬菜的市民們有些著急。
“超市中廣泛使用的捆綁蔬菜的膠帶,化學物質會殘留在蔬菜上,洗不掉。殘留物會傷害肝或腎,甚至還會致癌。”最近,這條微博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幾乎與此同時,有食品營養專家表示,有些蔬菜高溫下會釋放有毒物質。此外,還有其它報道稱在給蔬菜施肥的時候,殘留的硝酸鹽也會給人體造成危害。
那么,膠帶、高溫、硝酸鹽會不會讓綠色蔬菜有毒?它們因為什么再把蔬菜推到風口浪尖?我們該如何科學看待,正確食用?
蔬菜捆綁綁出毒?
在菜場或超市,大部分蔬菜被膠帶直接粘貼著。在這些膠帶上,有的印著蔬菜廠家的名稱及電話,有的則是商戶對散裝蔬菜自行粘貼,沒有任何字樣的原始膠帶。不過,不論是哪一種包裝膠帶,都黏性十足。
記者前往了北京幾個超市發現,這種捆綁蔬菜并未撤離柜臺,不過已有不少市民避之不買,“沒確定無毒之前,還是買不帶膠帶的放心。”
這種膠帶究竟有沒有毒?截至目前,兩種觀點相持不下。
有專家表示,用工業膠帶捆綁蔬菜,膠帶的黏合劑中含有重金屬等多種有害物質,而蔬菜中又含有水分,這就為有害物質遷移入蔬菜中去創造了條件。
另一種觀點認為,膠帶會污染蔬菜不太可能。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農紹莊表示,膠帶黏合劑中有的含有有機溶劑,有的沒有,但是黏合以后,有機溶劑很快就會揮發到空氣中,殘留量微乎其微,并且殘留的有機溶劑也不可能滲入到蔬菜中污染蔬菜。大家都知道水和油是不互溶的,放到一起會分層。有機溶劑具有和油類似的理化性質,和水放到一起也會出現分層,蔬菜、水果中的水分含量很高,所以有機溶劑是很難滲入的。
然而,不論哪一種觀點,其應對辦法都是相同的:在食用之前,將蔬菜清洗干凈即可。“只要不長期與蔬菜接觸,食用時切掉膠帶殘留的部分就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大家不必過分疑慮”。
據了解,有實驗室抽取了5個樣品膠帶進行實驗,都沒有檢測出有毒物質。而在國外超市使用的都是以淀粉作為黏合劑的食品用膠帶,該種膠帶主要是牛皮紙材質,對人體沒有危害。而在國內,因成本較高,推廣遭遇難題。
高溫下的蔬菜能致癌?
日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在對肉類、蔬菜、豆類及麥制品等共133種食物進行檢測后發現,在可能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的食物中,蔬菜及其制品的丙烯酰胺含量居然排名第二。此外,該中心還發現炒菜時間越長、溫度越高,蔬菜釋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檢測結果無異。
高溫下的蔬菜能致癌?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范志紅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表示,無論是魚肉還是蔬菜,過高溫度烹調必然產生致癌物質。
據范志紅介紹,在香港這項研究中,蔬菜干烤或油炒,直到顏色發黃。此時,蔬菜已經受到12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發生了“美拉德反應”這種化學反應。丙烯酰胺是這個反應的一個副產物,它本身和香氣并無關系,也沒有顏色,但一般來說,食物加熱后的顏色如果變深,那么丙烯酰胺的產生量也隨之上升。
“丙烯酰胺是‘疑似致癌物’,即還沒有完全確認但很可能對人有致癌性的一種物質。它通常存在于一些煎炸、焙烤食物中,常見的有各種油炸食品、薯片、薯條、餅干、加糖腌制后烤香的動物皮等。食物里有丙烯酰胺很正常,正常烹調并不用擔心,但如果長期大量食用過度加熱、變黃變黑的食物,則可能有可能增加致癌風險。除了丙烯酰胺,還有雜環胺、苯并芘等,也是高溫烹調經常中產生的致癌物質。”范志紅說。
據了解,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這次送檢的蔬菜中,西葫蘆高溫加熱后釋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其次為大蒜、洋蔥,緊隨其后的是空心菜、燈籠椒、茄子、芥藍、絲瓜、西芹、芥菜,而生菜、菠菜、莧菜在炒制后釋放出的丙烯酰胺較少。
范志紅強調,炒菜一定要注意控制油溫,油盡量不要冒油煙。明顯冒油煙意味著油的溫度已經超過200度,這是一個令食物中蛋白質產生致癌物的溫度。油溫過高不僅破壞蔬菜本身的維生素,也不利于廚房衛生,而油煙本身就屬于PM2.5,其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增加肺癌發生風險。
飲食中80%的亞硝酸鹽來自蔬菜?
不久前,一對揚州中年夫婦因吃了兩碟剩菜,導致亞硝酸鹽中毒,造成一死一傷的悲劇。這亞硝酸鹽究竟從何而來?
讓人驚訝的是,有報道指出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大約80%的亞硝酸鹽都來自蔬菜。
無錫市二院營養科副主任護師孫軍霞表示,當硝酸鹽大量攝入后,會在腸道內由硝酸鹽還原菌轉化為亞硝酸鹽。因此新鮮蔬菜煮熟后如果放置過久,亞硝酸鹽的含量就會明顯增高。盡管新鮮蔬菜中常含有較多的硝酸鹽,但是一般攝入量沒有問題。
據了解,蔬菜在存放過程中自身會產生亞硝酸鹽。因為細菌在分解亞硝酸時,又產生醋酸、乳酸等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能分解出亞硝酸鹽。此外,在種植過程中,有可能過度施用氮肥,導致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經常偏高,轉化成亞硝酸鹽的含量,也可能更高一些。
不過,這并不代表我們應該遠離蔬菜。孫軍霞認為,新鮮的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是微弱的,遠遠達不到中毒的劑量,甚至已經有臨床試驗證明,微量的亞硝酸鹽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液流量的作用。“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和蔬菜,能抑制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
此外,范志紅表示:“蔬菜總體而言多吃比少吃好。至今沒有哪一項國內外醫學研究能證明多吃蔬菜有害健康的,所有的研究無一例外都是證明多吃蔬菜有益預防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痛風、骨質疏松和癌癥,特別是綠葉蔬菜,好處最大。“渲染蔬菜有毒的概念是有害無益的!” 文·實習生 徐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