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聚焦土地污染:治理面源污染要立足糧食安全

2013年05月22日08:58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農業生產 面源污染 化肥 農藥 糧食安全 環境 污染

受訪者: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金書秦博士

訪問者:本報記者 趙蓓蓓

農業污染排放主要是技術所限

記者:農業面源污染是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現狀如何?

金書秦:農業面源污染由農業行為造成,主要包括種植業的過量化學投入和養殖業畜禽糞便的不當處置。以化肥為例,作物吸收后,超出環境消納能力的部分才形成污染排放。面源污染排放具有分散性、隱蔽性等特征,這給其監測帶來了極大困難,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完整的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體系。目前被引用較多的是污染源普查數據,其2010年動態更新結果顯示,農業源化學耗氧量(COD)排放總量為1204萬噸,約占全國COD排放總量的47.6%;農業源氨氮排放總量為83萬噸,約占全國氨氮總量的31%。農業面源污染數據存在部門分割且相互之間認同度不高。因此尚不能從數量上準確說出農業面源污染排放的狀況。

記者:與工業點源污染相比,農業面源污染有什么特點?

金書秦:與工業污染的排污口直接與水體相連不同,農業行為絕大多數是在土地上發生,其污染排放也首先發生在土壤上,通過雨水淋溶才能進入水體。從排放主體動機來看,農業面源與工業點源有本質區別。一方面,工業排放是生產末端所產生的廢物,處理起來需要增加費用,工業企業具有偷排、超排的動力;而農業排放則多為生產原料(如農藥、化肥等),農業排放隱含著排放主體(農戶)生產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農業污染首先發生在農村地區,與農戶生境休戚相關,農戶雖然是排放主體,同時又是排放結果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從理性的角度來講,如果不是技術所限,農戶是沒有排放動機的。

近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成為關注的熱點,公眾逐步認識到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的嚴重性,但也存在一定的誤區,例如對于農業行為、農業排放、水體污染等概念的混淆;關注農業產生的面源污染,而忽視農村同時也在接受和消納來自城市、工業的污染;過度強調污染物減排,而忽視農業農村發展客觀需求等。

農業農村環保欠賬多

記者:那您認為應該怎么客觀、理性地看待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金書秦:不可否認,當前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的形勢十分嚴峻,已到了非治不可的關口。我認為,治理首先要認清農業面源污染的四個事實:

第一,從歷史來看,農業生產并不必然帶來面源污染。1909年,美國農學家F.H.King考察中日韓等亞洲國家的農業,驚嘆于這些國家的土地在經歷了幾千年的耕作之后卻依然具有相當高的產出能力。他將中國農業的長期繁榮歸結為“中國農民的勤勞、智慧和對土地的節約精神,尤其是將人畜糞便以及其他廢棄物還田方面”。然而,進入20世紀,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農業生產方式開始發生巨大變化,“化學農業”、“石油農業”給人類帶來產量上的更大收獲的同時,也造成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第二,我國人口增加的趨勢仍將持續,對農產品的需求有增無減,而技術進步是一個連續、緩慢的過程,為了滿足人口增長對農產品的需求,未來一段時間對化學投入品的依賴仍然存在,與之對應的面源污染排放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也具有剛性。

第三,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面臨三重欠賬。一是國民經濟發展欠農業(農村)的賬。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不僅為養活全國人口作貢獻,也為城市、工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目前我國城鄉差異巨大,最為直觀的反映就是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比一直維持在3以上水平。二是經濟發展欠環保的賬。過去的30多年,中國經濟以接近10%的平均速度增長,但是環境保護卻一直處于“欠賬”水平。據國家統計年鑒自2000年以來的記載,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基本在1.3%左右,低于那些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發達國家2%的水平。三是環境保護欠農業農村的賬。到目前為止,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對象仍然是城市和工業領域,農業農村環境保護在政策安排、機構設置、資金投入等各方面都很薄弱。

第四,農業面源污染并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普遍性。在美國、荷蘭、挪威等發達國家,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同樣存在,且已成為影響水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

補貼獎勵“環境友好型”生產

記者: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該如何防治?

金書秦:我的建議是:第一,農業面源和工業點源治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要兩手齊抓,當前首要的是遏制工業污染向農業轉移的趨勢。一方面,工業和城市污染持續向農村轉移,農民用受到污染的水進行農業生產,既影響農業持續生產能力,又影響農產品品質。另一方面,農民在經濟上處于弱勢地位,在環境權益訴訟、健康保護等方面均處于劣勢。因此,保護農村環境,首先要嚴格執行國家的環境保護政策,遏制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的趨勢。

第二,現階段,拋開糧食安全、農民增收這兩個議題談論面源污染治理沒有意義,要在農業農村發展的前提下尋求面源污染治理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未來應當走農業環境政策一體化的道路,相關政策既要有利于促進農業農村發展,也要考慮環境保護,實現發展與保護的雙贏。

第三,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應當以正面激勵為主,規制為輔。農業是國家的基礎產業,在農業面源領域不能教條地使用“污染者付費”的原則,農村環保投入應當成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抓手之一。政策的基本方向是以正面激勵為主,規制為輔,例如對農戶使用環境友好型投入品或技術,進行補貼或獎勵,對高毒農藥使用進行限制或禁止等。

第四,長期而言,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仍然是解決面源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目前在農業環境基礎設施和管理制度幾乎空白的情況下,要從最簡單、最基礎的做起。例如很容易實施且可以看到顯著效果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集中處理、農藥包裝回收和集中處理;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管理機構,并從基礎條件建設、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確保其履行農村環境監管的能力;研發和推廣新型肥料、施肥技術,以提高化學物品的有效利用率。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