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確,水質問題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健康,而水價也是個敏感話題,在過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水價聽證會在全國各地密集上演。一面是漲價帶來的民生負擔,一面是自來水公司年年喊虧,自來水的"質優"和"價廉"能不能兼顧?水質和水價關系如何?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認為,水價如果倒掛過多,必然影響水質。
傅濤:供水是需要成本的,要經過提取、凈化、輸送、加壓、消毒的過程,所以自來水它必然要產生成本,而我們現在的狀況,簡單講,我們的源水壓力越來越大,就是越來越污染,水質越來越差,標準的逐漸提高,這種背景之下,我們的水質保證必然要以更多的投資和成本為代價來獲得,所以說價格如果是倒掛過多的話,必然會影響水質。
頭條評論:誰來把關“最后一公里”?
為什么106項的水質檢測標準,和百姓對水質的感受度存在差異?記者調查發現,管網老化,是自來水質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自來水公司的水供到小區門口就算完成任務,從門口到家,這最后一公里就是物業的責任了。
這中間,就存在政府監管空白的問題,只能靠小區物業自我管理到位。在一些使用二三十年以上的老舊小區,樓內管線的老化更為迅速。管線老化的矛盾日益突出,物業維修已經力不從心。這樣的尷尬狀況如何解決?如果把物業的管線管理權,納入到自來水公司,是否可行?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說,管理成本可能會降低,但這涉及到物權法一個制度性上的突破。
傅濤:如果把物業公司這部分管道管理權納入到自來水公司,也要產生成本,這個成本可能會比物業公司管理會低一些,管理會好一些。但是因為我們的物權法所限制的,它(管道)產權上本身是屬于業主的,自來水公司的管理在產權上還需要一個制度性的突破。
說到底,水價不是不能上漲,但價格上漲的同時,質量能不能因此得到提升,這才是大家最為關注的。誰來把關最后一公里,這是提升水質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