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近日,我國多個城市的PM2.5數值突破警戒線,受影響最嚴重的是京津冀地區,霧霾籠罩,大氣污染嚴重。其實,目前空氣質量良好的國家也經歷過嚴重的空氣污染。那么他們是如何治理出藍天白云的?有什么經驗值得借鑒?
英國
污染之痛
“霧都”萬人死于呼吸系統疾病
當年英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后,倫敦地區工廠煙囪密密麻麻,晝夜不停地燃燒煤炭,帶來了海量的粉塵和有毒氣體,使得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霧籠罩,從而被稱為“霧都”。1952年12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蓄積在大霧中,導致兩個月內一萬二千人死于呼吸系統疾病,更多人患上了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乃至癌癥。這讓古板的英國人痛下決心,行動起來。
措施 自行車代替汽車
1956年,英國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主要立足點在減少煤炭用量。為此,英國政府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將燒煤大戶發電廠和重工業遷往郊區。他們又頒布法令,要求工廠按更高標準建立煙囪。
到20世紀80年代,英國治理污染的重點為治理汽車尾氣。政府要求所有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劑以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針對私家車征收天價的進城費和停車費,控制私車流。同時,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倫敦計劃在2015年前建立2.5萬套電動車充電裝置,電動汽車買主將享受高額返利,并免交汽車碳排放稅,甚至免費停車。自行車交通也被政府作為支柱,計劃建設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英國的高官們都以身作則,控制公務用車。2009年的一天,首相卡梅倫騎自行車上班,而副首相克萊格則在坐地鐵。
措施 綠化帶是城市3倍
此外,加強綠化也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手段。在人口稠密的倫敦,人均綠化面積高達24平方米,城市外圍還建有大型環形綠化帶,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幾乎是城市面積3倍。今日的倫敦,大霧天氣已經從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減少為不到10天。
措施 可用手機查污染
英國政府也重視將空氣質量信息向民眾實時通報。官方網絡不但發布大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時的濃度和一周趨勢圖,還專門開發了google的地球圖層,民眾下載相關軟件后,即可直觀地看到英國本土所有監測點各污染物的數值和趨勢。民眾既可通過PC機瀏覽,也可通過手機應用軟件隨時查詢。
英國的治理污染經驗,一定程度上代表歐洲國家的態度。比如自行車取代汽車出行,這在荷蘭、丹麥等國度,也都得到了倡導與落實。
美國
污染之痛
短短數日幾百位老人死亡
作為最發達的國家,美國曾因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等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20世紀中期,洛杉磯一帶大氣臭氧濃度很高,光化學煙霧(是一種淡藍色煙霧,由污染物質光解產生)問題突出,在1952年和1955年兩次釀成短短數日內幾百位老人死亡的慘劇。
措施 劃區域管理
美國采取區域環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依據地理和社會經濟,將全國劃分成十個大的地理區域,設立區域辦公室,進行統一管理。環保機構有權進行立法、執法、處罰,并通過強制執行手段和監控、技術改進等相結合的方式協調開展工作。比如加州一帶的環保機關,制定并推行空氣質量管理計劃,借助排污許可、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等方式,促進減排,終于在八十年代降低了洛杉磯的臭氧濃度。
1990年,《清潔空氣法案》修正案通過,同時臭氧污染嚴重的各州聯合建立了“臭氧傳輸協會”,制定相關減排標準并督促實施,覆蓋美國20多個州和加拿大東部各省,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措施 實時監測小顆粒
美國環保署1997年根據《清潔空氣法案》,又設立了專門針對大氣PM2.5含量的標準,以便更好檢測過去被忽略的這類細小顆粒物。美國對PM2.5的管理重點是嚴密監控、實時公開、立法規范。
他們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數以千計的顆粒物檢測站點。環保署的官方網站,面向公眾告知測得的空氣質量指數。其中PM2.5參數每小時更新一次。為了更直觀,網站通常通過六種顏色表示空氣污染情況。綠色表示“良好”,黃色、橙色、紅色、紫色依次加重,醬紅色則表示“危險”。民眾還可要求環保署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指定地域的空氣質量。
措施 給民眾鍛煉建議
當污染較為嚴重時,美國官方網站會要求民眾控制戶外活動的強度和時間,以此來減少身體損害。此外,媒體還勸告民眾不要在繁忙的馬路附近鍛煉,不要在室內抽煙,減少使用蠟燭、燒木頭爐子,以控制室內污染。
菲律賓
污染之痛
每年2000人死于污染
菲律賓每年有2000多人死于空氣污染,其首都馬尼拉是亞洲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而汽車尾氣則是污染的罪魁禍首,空氣污染80%源自于此。
措施:政府發動“人民戰爭”
由于城市人口眾多,管理混亂,官方缺乏足夠的技術設備和人力對汽車尾氣排放量進行監督管理。這種情況下,政府被迫搞起了“人民戰爭”。
他們一方面在社會上廣泛宣傳汽車尾氣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威脅,另一方面開通了短信平臺,號召廣大手機一族的年輕人,通過手機短信,檢舉揭發那些排放超標的車輛。一旦被5人以上舉報,交管部門將對其檢測,并限期整改。當然,這種舉報制度只能治標。菲律賓政府還斥資為馬尼拉地區配置燒天然氣的汽車,并制造天然氣加氣站。對于天然氣汽車,政府在稅收和貸款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日本
污染之痛
呼吸道疾病驟增
日本在工業化前期,曾經也飽受污染之苦,“世界八大環境公害”事件中,就有四個發生在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其中之一為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產生的廢氣,嚴重污染大氣,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驟增,尤其是哮喘病的發病率大大提高。全球最大都市之一的東京,60年代也曾煙霧熏天,河流泛臭。
措施 新樓必須有綠地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對環境極為重視,在人口密集的狹小國土上,取得了堪稱奇跡的成就。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綠化,東京有關當局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綠地,必須搞樓頂綠化。東京的綠化很少種草,而是種樹,不但要綠化面積,還追求綠化體積。大量樹木對城市空氣的凈化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視的。
措施 官司打出立法
另一個手段是控制汽車。這還和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有關。1999年東京國道沿線的600多位呼吸道疾病患者,集體狀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車企業,認為汽車尾氣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了傷害。經過專家認證,汽車尾氣造成的PM2.5確實具有強烈致癌作用。
為此,在2003年東京推出一項新立法,要求汽車加裝過濾器,并禁止柴油發動機汽車駛入東京。新法規實施的第一天,交警在東京內外的主要路口全面檢查,讓每個司機發動引擎,然后用白毛巾堵在尾氣排放口,如果發現白毛巾變黑,則這輛車不許進入東京。五年后官司告一段落,被告的汽車企業拿出12億日元,與633名患者和解。
如今,日本汽車出廠時都已安裝了過濾器,排放標準達到了歐洲三級標準,東京市內的幾萬輛出租車都是使用天然氣。這些努力使得整個東京天青云白,視野也很好。而且認真的日本人還要拿鄉下來比較,說東京的空氣質量還不夠好。楊益J172
各國PM2.5年平均標準
地區 PM2.5(微克/立方米)
加拿大、澳大利亞多地 5以下
美國、俄羅斯多地 5-15之間
中美洲、南美洲各國多地為5-15,少數地區15-20
英德法西班牙5-20,其中倫敦為15
意大利南部10、北部30
日本、朝鮮、韓國10-20
新加坡 2-18
編后語
國外大城市的治理經驗表明,要想根治PM2.5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PM2.5的入口管理,努力減少對化石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收緊PM2.5的出口,嚴控排放總量。治理PM2.5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走出一條與城市經濟社會和地理環境條件相適應的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