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我國投入877億元再筑北方生態屏障[圖]

2012年10月10日10:5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生態災害 生態屏障 沙塵源區 沙塵天氣發生頻次 京津風沙源治理 生態移民 生態文明 生態安全 生態效益 生態防護

內蒙古自治區治沙承包戶正在收割蘆葦。蘆葦不僅可以喂養牲畜,還能用做造紙原料。 CFP供圖

國務院常務會議不久前討論通過《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年)》。根據《規劃》,我國將用10年時間,投入877.92億元,實施這一規模宏大的生態工程。我國京津風沙源治理已經超過10年,為什么要繼續實施這一工程?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部門。

鞏固和提升一期工程建設成果

2000年,為改善北京、天津的大氣質量,國家緊急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在工程實施的前10年,國家累計安排資金412億元,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和造林9002萬畝,草地治理1.3億畝,小流域綜合治理1.18萬平方公里,生態移民17萬多人。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5%。

據發展改革委介紹,雖然一期工程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工程區生態環境仍然十分脆弱,局部地區生態繼續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林草植被覆蓋度仍不高,土壤抗蝕能力差。

目前,一期工程建成的人工植被大多處于中幼齡期,且樹草種比較單一,穩定性較差,抗干旱、抗風蝕、抗病蟲害能力弱,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逆轉。

截至2009年,工程區內尚有待治理沙化土地面積541.27萬公頃,治理任務非常艱巨。另外,工程區生態防護體系還不是很完善,還有大面積農田、草原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因此,為了進一步改善京津地區的生態環境,提高治理成效,亟須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

進一步減輕京津地區風沙危害

發展改革委表示,影響京津地區沙塵天氣的傳輸路徑分為西北路、北路和西路三條,分別占影響京津地區沙塵天氣發生頻次的50.8%、29.5%和19.7%。從對重點風沙源區進行集中治理和國家財力承受能力的角度出發,一期工程的治理范圍只覆蓋了北路路徑的沙塵源區和加強區以及西北路和西路路徑的部分下游地區。

經過10多年的治理,雖然使影響京津地區的揚沙天氣減少,但是沒有覆蓋到距離京津地區較遠的沙塵源區和加強區,對主要發源于遠源沙塵源區和加強區的浮塵天氣影響較小。

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00年以來,總體上看,北京市沙塵天氣的發生有減少趨勢,但是沙塵天氣每年仍有發生,尤其浮塵天氣問題尚未解決。因此,要進一步減輕京津地區的風沙危害,降低沙塵天氣對京津地區的影響,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并適當擴大治理范圍,是十分必要的。

構筑北方生態屏障落實林業“雙增”目標

發展改革委表示,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構想。2007年,中央領導同志考察內蒙古自治區生態建設時指出,要建設好祖國北方生態屏障。構筑北方綠色生態屏障,是抵御生態災害、維護生態安全的戰略舉措。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我國北方生態屏障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年,我國領導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承諾,爭取到2020年,我國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所在區域宜林荒山(沙)荒地的面積還很大,是落實林業“雙增”(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雙增長)目標的主戰場。

改善民生和建設小康社會

發展改革委提供的信息顯示,項目工程區除北京、天津外,大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還很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還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農牧業人口和貧困人口的比重仍然較高,40%的工程縣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或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分布縣。

發展改革委認為,目前,工程區后續產業的規模還不大,對區域經濟和農牧民脫貧致富的帶動作用還很小。因此,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是必要的。

根據規劃確定的目標,到2017年,工程區農牧民收入穩步增加,增長幅度不低于本?。▍^、市)農牧民收入增長水平,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到2022年,工程區農牧民收入穩定在全國農牧民平均水平以上,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

■解讀數字

治理范圍擴大到138個縣

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年)》,決定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工程區范圍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個省(區、市)的75個縣(旗、市、區)擴大至包括陜西在內6個省(區、市)的138個縣(旗、市、區)。

據發展改革委介紹,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設期為2013年—2022年,建設目標包括:到2022年,一期工程建設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工程區內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基本治理,總體上遏制沙化土地擴展趨勢,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基本建成京津及華北北部地區的綠色生態屏障,京津地區沙塵天氣明顯減少,風沙危害進一步減輕。

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設目標還包括:到2022年,整個工程區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高,林草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全面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畜牧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重大進展。

二期工程規劃包含7大任務

據悉,為期10年的“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包含7大任務,包括加強林草植被保護和建設,提高現有植被質量和覆蓋率,加強重點區域沙化土地治理,遏制局部區域流沙侵蝕,穩步推進易地搬遷37.04萬人,降低區域生態壓力等。

為加強林草植被保護,提高現有植被質量,整個項目工程區將對公益林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管護,對退化、沙化草原實施禁牧或圍欄封育,規劃公益林管護730.36萬公頃、禁牧2016.87萬公頃、圍欄封育356.05萬公頃。

為加強林草植被建設,增加植被覆蓋率,整個項目工程區將在適宜地區,人工造林289.73萬公頃、飛播造林67.79萬公頃、飛播牧草79.15萬公頃、封山(沙)育林育草229.16萬公頃。

此外,對工程區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對嚴重沙化耕地,實施退耕還草。

為加強重點區域沙化土地治理,遏制局部區域流沙侵蝕,整個規劃區將開展工程固沙37.15萬公頃。

為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和水資源利用率,整個項目工程區將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2.11萬平方公里,建設水源工程10.36萬處、節水灌溉工程6.01萬處。(據新華社)

■相關鏈接

我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4億多畝林木得到保護

新華社記者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2008年—2011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462億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目前各項建設任務進展良好,促進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發展改革委介紹,4年來,我國不斷加大退耕還林工程區補植補造力度,使4億多畝退耕林木得到有效保護。

據統計局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1年底,工程區退耕還林面積保存率達到98.9%。通過大規模退耕還林還草、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和補植補造,工程區林草植被蓋度進一步增加,風沙危害不斷減輕,水土流失明顯減少,碳匯能力顯著提高。

截至去年年底,項目區累計建成穩產高產基本口糧田2653萬畝,參加基本口糧田建設的退耕戶人均累計建成1.48畝,畝均增產糧食50公斤以上,解決了近2000萬退耕農民的吃飯問題。

退耕還林工程進一步解放了農村勞動力,促進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工資性收入成為退耕農戶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2007年以來,退耕農戶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11%,比全國同期水平高出1.4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年均增長25%,對退耕農戶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55%。

目前,項目區累計建成戶用沼氣池129萬口,節煤節柴灶(炕)127萬臺(鋪),太陽能灶71萬臺,太陽能熱水器33萬套,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消費方式逐步成為農村能源消費的新亮點。據估算,由于能源結構的改善,保護了2000多萬畝森林資源免遭砍伐破壞。

實施退耕還林是黨中央、國務院在世紀之交為改善生態環境作出的重大決策。退耕還林工程在全國25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實施,截至2006年底,累計完成退耕地造林1.39億畝,配套實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25億畝,涉及3200多萬農戶、1.24億農民,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2007年,國務院決定將退耕還林工程從全面推進轉入鞏固成果階段,并明確了兩大目標和兩大政策:確保退耕還林成果切實得到鞏固,確保退耕農戶長遠生計得到有效解決;延長和調整對退耕農戶的直接補助,建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文·江國成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