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環保部官員談核:安全是利益和代價之間的平衡

2012年08月07日14:15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核與輻射 馬尼拉海溝 環保部 洋脊 1975年 安全監管 安全水平 安全文化 預測 發展核電

國家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二司副司長湯搏。攝影 甄宏戈

國家環保部官員就核安全報告向《中國新聞周刊》進行了解讀。該部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二司副司長湯搏表示,中國的核安全問題,要放在發展的背景下考慮;這一問題的解決,不僅有賴于技術的提高,還有賴于觀念的轉變

2012年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關于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的報告》和《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在經過了近一年的檢查后,這兩個文件對中國民用核設施的安全狀況,給出了“總體可控”的結論。對此,外界普遍解讀為在福島事故后冰凍了一年多的中國核電,即將重啟。

但目睹了福島核事故巨大破壞力的中國民眾,對中國的核電重啟依然疑慮重重:與日本一水之隔的中國,是否也可能遭遇福島這樣的天災人禍?若如此,中國的防范是否充分?依中國目前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是否足以支撐較高的發展速度?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新聞周刊》于7月26日采訪了國家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二司副司長湯搏。

中國新聞周刊:福島事故發生后,中國一直在總結教訓。這些教訓,能梳理出幾條?

湯搏:在事故發生以后,美國核管理委員會講了非常重要的一點:福島事故是在日本福島核電廠所處的特殊的廠址條件下發生的。也就是說,不能把一個廠址的情況,隨意復制到另外一個廠址。但是福島事故提醒我們,要把以前對于廠址所做的工作再做個回顧。比如海嘯問題,我們核電的選址都對海嘯進行評價,但過去國內有一個相對比較主流的認識,認為中國大陸架的條件和日本很不一樣,中國的大陸架比較淺,又很長,大陸架附近并沒有產生巨大海嘯的條件。所以我們過去核電廠的設防重點,都是風暴潮,以及天文潮,而不是海嘯。

中國新聞周刊:那么,現在對海嘯問題有沒有新的認識?

湯搏:新的認識并沒有太多,但是有些新的做法。海嘯的問題很復雜,它產生的根源有幾個,這次日本是地震海嘯,可能還有海底火山爆發,還有大的冰山的融化。中國的大陸架附近既沒有火山,也沒有冰川,引起海嘯的重要原因還是地震。福島事故后,我們重點評估了琉球海溝和馬尼拉海溝。琉球海溝評估出來的結果是:即便以最保守的情況來考慮,它在中國大陸沿海產生的海嘯高度大約也就是幾十厘米。

而馬尼拉海溝情況比較特殊,因為它的地質構造是由六個斷裂帶組成的,這六個斷裂帶如果聯合破裂,它產生的地震強度應該是9級。假如按此評估,那么到達廣東沿海的海嘯高度,可能和這次日本差不多,大概十四五米。馬尼拉海溝的情況是去年美國一個報道提出來的,所以我們這次將馬尼拉海溝作為了評估的重點。

但是在馬尼拉海溝的中間,有一個洋脊,即海底的山脈。上述六段斷層分布在洋脊的兩側。因為這個原因,六段聯合破裂的可能性極低。那么三段聯合破裂有沒有可能?臺灣對此情況進行評估,結論是可能發生一段破裂,其產生的地震強度大概是8.4到8.6級。而我們保守評估了三段破裂,結論是它產生的強度是8.8級。如果按此計算,它引發的海嘯到廣東大亞灣附近的離岸高度大概在2.7米。

我們同時還計算,這個2.7米的離岸高度,假如真沖到廠址上,可能有多高?事實上,大亞灣和日本的情況不一樣。大亞灣是一個灣,灣里面積比較大,所以外面的海嘯沖進來以后反而消散了,不會像在日本那樣會爬高。初步的評價結果還是比較樂觀的。

中國新聞周刊:對于秦山核電站,《核安全報告》提到要加高防洪堤,這主要是考慮什么因素?

湯搏:當年建設秦山核電廠的時候,國家核安全局曾經對秦山進行追溯安全審評,包括防洪的審評。在當時所獲得的資料里,有一個1956年曾經觀測到的風暴潮的一次記錄,我們把它叫做“56.12”。

當時這個記錄非常怪,因為它的數據出奇地高,和周圍的水文站相比,就出現了一個水位的凸峰。專家們因此判斷認為,從物理角度看,這個數據似乎不大可能,所以就懷疑是不是當時觀測有誤,或者是記錄有誤。我們在做數據處理的時候,如果一些數據明顯不合理,是可以把它們篩掉的。當時專家判斷這些數據不合理,就把它篩掉了。

但這次對秦山核電站進行評估的時候,有些專家提出來說,你也沒有證據證明這個數據就一定不可能出現,它們是不是合理還有待商榷。所以這次核查,這個數據又被拿回來了。而這個數據一放進來,就對整個的水位有影響。這是其中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是近年來的一些自然現象,正在對我們的傳統觀念產生影響。比如,我們以前認為東北不可能有臺風,但是前幾年“麥莎”臺風就刮到了東北。新的觀測記錄也對我們水位的評價有影響。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錢塘江的圍墾。這幾個記錄綜合起來,就使得現在對于洪水位的預測,比上世紀80年代高出不少。80年代的評估水位是8米左右,而現在的設計基準水位是10米多一點。

中國新聞周刊:我們評價所依據的數據,都是過去的數據。這樣的數據能在多大程度上預測未來?

湯搏:你說的有正確的一面,特別是對復雜的現象。因為對復雜現象、極端現象,它的樣本數量太少。重復發生很多次,它才能越接近預報的規律。但是單獨的一兩次,很難用它來說明什么問題。所以我們不僅僅搜集最極端情況的數據,還要搜集不那么極端情況的數據,增加樣板量。因為任何現象都存在某種“分布規律”,這樣我們就能“預測”某種情況發生的概率。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