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湖南省是‘有色金屬之鄉’,重金屬是湖南的特色污染物。目前,在重金屬治理方面的最大‘瓶頸’是技術供應不足,包括重金屬土壤修復、含重金屬廢水廢物處理等方面技術,無法滿足治理需求。”6月28日,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在湖南株洲市舉辦了“重金屬污染控制科研成果交流會”,湖南省環保廳常務副廳長王會龍在會上說。
“目前,全國各地在不同程度上均已受到重金屬污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楊凱說,重金屬污染有致畸、致癌、致突變的“三致效應”,還能遷移轉化,在氣、水、固體“三相”環境間快速擴展。
“重金屬污染主要是工業行業造成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寧說,在我國,有色金屬礦(含伴生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含鉛蓄電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等五大行業重金屬排放量占重金屬排放總量的95%以上,成為重點防控行業。在涉及重金屬行業中,相當一部分工業行業投產年代已久,設備老化嚴重;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后情形普遍存在。
段寧認為,解決當前重金屬污染問題,必須實施清潔生產與生產全過程控制。“以污染預防為重點,以提升科技水平為切入點,以工藝清潔化、設備密封化、運行自動化、計量精準化為突破口。”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楊曉松研究員對段寧的看法表示贊同。他說,重金屬污染治理必須堅持“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綜合防治技術路線。
據悉,美國從1972年到1980年代初,通過清潔生產與全過程控制,其排放的工業廢水中,重金屬減少80%,總固體懸浮物、溶解性固體、油脂和含油物質、磷分別降低80%、52%、71%、74%。
不過,楊曉松說,目前我國缺乏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管理嵌入環境管理和形成常態化管理的機制;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評估體系建設滯后,缺少量化的技術評估檢檢測平臺;缺少“產生—加工—應用—回收”全過程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管理體系等。
重金屬種類很多,難降解,能在環境和人體中富集,對健康危害較大。因此,重金屬污染治理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企業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強化風險預防和管理。
(記者李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