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實施方案還提出,廣州將執行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辦法和相關政策法規明確的獎懲辦法,利用經濟手段引導、激勵廢棄物適當處理,懲戒不可持續生產與消費,懲戒不適當垃圾處理行為。
■建議
將垃圾處理列入干部政績考核
廣州市人大城鄉建設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躍昨日在審議意見報告中提出,廣州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把推進城市廢棄物處置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作為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列入各級領導干部工作目標和政績考核體系,對推進廢棄物處理工作不力,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要追究問責。
陳躍表示,廣州要統籌安排城市廢棄物收集、處置設施的布局、用地和規模,并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同時,落實用地保障,將基礎設施用地納入城市黃線管理,禁止擅自占用或改變土地用途,保證規劃建設的項目真正實現落地。
他還表示,要研究建立廢棄物處置利用的公眾參與機制,擴大公眾知情權,消除公眾對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的疑慮和恐慌。
■縱深
7座焚燒廠能否
改變“垃圾圍城”
廣州2018年以前要建成7個垃圾焚燒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后日處理能力將達2.1萬噸,屆時“垃圾圍城”的狀況會得到多大的改變呢?
2015年每日仍有0.77萬噸處理缺口
對此,廣東省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專家彭澎表示,焚燒只是短期內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這種辦法首先就面臨著成本高昂的問題。據了解,為了保證垃圾焚燒比較充分,必須引進國際先進設備。以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投資就高達7.25億元。但李坑焚燒廠的日處理能力目前也僅為1040噸,相對于全市目前近2萬噸的垃圾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廣州計劃新建的7大垃圾焚燒項目,預計總投資就高達99.5億元。
而市城管委也坦承,焚燒發電的不足是一次性資金投入大,運行成本高,目前國內已建設的大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關鍵技術和主要設備均從國外進口,建設和維護成本高。
事實上,根據廣州市城管委公布的數據,到2015年,廣州日產垃圾將高達2.27萬噸。而根據目前公布的資源熱力電廠建設時間表,到2015年,7大垃圾焚燒項目日處理能力僅有1.5萬噸,仍然存在0.77萬噸的缺口,直到2018年日處理能力才能達到2.1萬噸。
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占廣州生活垃圾總量50%的廚余垃圾并不適合燃燒,廣州還需要在生化處理方面多下工夫。
焚燒廠選址原則是什么?
市民關注的一個熱點是,新建的垃圾焚燒廠的選址原則是什么?
市城管委表示,選址原則總的來說是結合廣州市實際,選擇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衛生專業規劃要求的位置,并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的認定。“廠址選擇還會綜合考慮垃圾焚燒廠的服務區域、服務區的垃圾轉運能力、運輸距離、預留發展等因素。一般考慮選擇在生態資源、地面水系、機場、文化遺址、風景區等敏感目標少的區域。”
同時,選址的另一要求是:按照就近原則,實行屬地處理。市城管委方面表示,為減少生活垃圾轉運過程中帶來的不利影響,規劃按照就近處理的原則,全市統籌安排處理設施。按照行政區劃劃分南、中、北三大板塊,各區生活垃圾利用本板塊內設施進行無害化處理。
此外,按照國家關于焚燒廠選址的要求,廠址應滿足工程建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不應選在地震斷層、滑坡、泥石流、沼澤、流沙及采礦陷落區等地區;同時確定灰渣處理與處置的場所。
中山大學環境研究所博士王志剛表示,關于垃圾焚燒廠的選址問題,首先要考慮到與居民區保持合適的距離,至少要有5公里的間隔。同時,就是考慮風向的問題,應該選在人口密集區域的下風向。對此,他指出,由于我國是季風氣候,主要是偏北風和偏南風,因此,廣州可考慮在東部建焚燒廠,不過這還需要經過專業的氣象考察才能做出選擇。
王志剛特別強調,在選址問題上,要考慮居民的可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