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重金屬污染,近年來已經成為一個令人談虎色變的詞。按照學界通常的解釋,重金屬污染指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由采礦、廢氣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屬制品等人為因素所致。因人類活動導致環境中的重金屬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圍,并導致環境質量惡化。
《法制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重金屬污染實際上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人們在對此高度警惕和加強防范的同時,也不應過于恐慌。
化妝品中汞超標嚴重
近日,一份由多家環保組織聯合公布的對美白、祛斑化妝品重金屬含量調查的報告公布。該報告指出,中國化妝品市場中美白、祛斑類化妝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汞、砷、鉛含量超標。
據介紹,2012年3月至4月期間,多名參與調查者抽取了10個城市和網上商店的美白、祛斑類化妝品,利用手持X射線熒光分析儀進行檢測,以了解中國市場上的這兩類化妝品中是否含有汞。該儀器被一些公司、政府管理部門、科研機構用于日常檢測食品、消費品和其他物質如土壤、灰塵、合金、礦石等中的重金屬含量。檢測結果顯示,有23%的產品汞含量超標,最高達國家標準(1ppm)的40000多倍。另有近10%的產品砷或鉛含量超過國家標準。
“使用含汞的美白祛斑化妝品會造成汞中毒,引起汞中毒性腎病、腦衰弱綜合癥等病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科主任、主任醫師郝鳳桐說。
“我們在重金屬含量超標的產品的包裝上沒有看到任何標簽說明成分中含有汞、鉛和砷,這違反了相關的國家標準。”負責此項工作的調查者王秋霞說,根據《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GB 5296.3-2008),自2010年6月17日起,所有在國內生產或進口報檢,并在境內銷售的國產和進口化妝品,均須在產品包裝上真實地標注產品配方中所添加的所有成分的中文標準名稱。
據郝鳳桐透露,他所工作的科室收治的數名化妝品汞中毒患者,使用增白祛斑產品的時間不是以往經常看到的數月至數年的累積,而是只有短短的1個月!但是其臨床癥狀和體內汞含量,卻大大超出以往長期使用患者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大致有二點:一是患者使用的增白祛斑產品汞超標情況嚴重,中毒有其劑量—效應關系;臨床醫生以患者中毒表現來反推產品汞超標情況,往往會得到相關檢測結果的證實。二是增白祛斑產品系列化程度越來越高,現今收治的患者,已經不僅僅像以往的病例,抽空涂些增白祛斑霜,她們使用的是“套餐”,據稱依據一天的不同時段,需要分別使用日霜、面膜和晚霜等等。
這次抽檢的10個城市均發現了重金屬含量超標的產品。更有意思的一個發現是,有7個超標產品來自于著名電子購物網站——淘寶網。
檢測手段匱乏
與近年來在各地頻發的令人震驚的重金屬污染事件相比,化妝品中的重金屬含量超標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今年年初,發生在廣西龍江河的鎘污染事件波及下游約300公里河段,是我國重金屬污染史上的又一重大惡性事件。一位參與事件處置的專家公開表示,“這次鎘污染事件在國內歷次重金屬環境污染事件中是罕見的”。
近年來,僅發生的鎘污染事件,就有2005年的廣東北江韶關段鎘嚴重超標事件,2006年的湘江湖南株洲段鎘污染事故,2009年的湖南省瀏陽市鎘污染事件。
國家環保部數據顯示,2009年重金屬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鉛超標、182人鎘超標,引發32起群體性事件。
此外,郝鳳桐還認為,“沒有人懷疑汞、鎘、錳等重金屬及類金屬砷對兒童的損害效應大于成人,但是迄今為止,醫學界還沒有單獨的兒童汞中毒、兒童鎘中毒、兒童錳中毒和兒童砷中毒診斷技術標準。縱觀我國大多數地區的醫療機構,與血鉛檢測手段相比較,其它重金屬、類金屬的檢測資源更為匱乏。成人化的診斷尺度,加上相應檢測手段的不足,會不會讓我們忽略一些重金屬污染的實際狀況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尚琪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的問題也日益突出。近年來因環境污染引起的群體性突發事件幾乎每年都有發生,應對環境水污染事件將是環境管理部門長期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因此,有關部門應該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標準,以便于更好地應急處理重金屬污染事件。
“以鉛的檢測標準而言,人們判斷成人鉛中毒,首先需要確認是否存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血液系統的損害,在臨床病癥的基礎上,結合血鉛、尿鉛超標情況綜合判定。其中血鉛的判定經常以400微克/升作為起點,判斷閾值明顯高出兒童鉛中毒的基準。”郝鳳桐說,而目前對兒童鉛中毒的判定,基本不考慮是否存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血液系統損害的陽性體征,僅僅以血鉛作為診斷的“金標準”。由此帶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進行兒童血鉛檢測的醫療機構,必須確認其儀器設備配置、檢測方法選擇和人員技術水平達到相應的質量管理要求,因為你提供的是兒童鉛中毒診斷“金標準”。
“從一些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置過程來看,在決策應急方案時缺少人群健康危險度評價環節是一大教訓。”尚琪說,人群健康危險度評價要依據科學數據來分析問題,其要素是量化各種環境危險因素和健康危害。而我國目前在環境與健康領域科研的重心仍集中在定性研究方面,即回答某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是否產生了危害,“這種科研的模式與政府的環境管理需求嚴重脫節,很難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所需要的科學信息,從而也使環境與健康的研究陷入難以持續發展的境地。因此,我國今后環境與健康的研究不應再是回答‘有’和‘無’或‘是’與‘否’的判定,而是要定量(分級)地說明環境對健康的影響程度。開展環境對人群健康影響危險度評價研究,積累基礎性人群健康評價數據,已是當前最為迫切的需求。” 本報記者杜曉
本報實習生公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