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誰來拯救“癌癥村”?
一年病故17人,渴盼一口深水井
誰來拯救“癌癥村”?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勇河南報道
65歲的王六鎖裹著被褥蜷縮在床上。他臉色蠟黃,骨瘦如柴,干枯的眼睛空洞無神,從喉嚨里發(fā)出微弱的聲音就得大口地喘息……家人說,他每天靠大量的杜冷丁止痛活命。
癌癥,正吞噬著這位老人的生命。和他一同面臨死亡威脅的還有村子里的1100多口人。
一年走了17個
3月14日,太行山腹地,河南省林州市臨淇鎮(zhèn)黨街村。
“去年一共死了17個人。過完年到現(xiàn)在,已經死了3個了。”沿著蜿蜒起伏的山路,村民王軍方陪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艱難前行。
王六鎖1998年患上喉癌,當時做完手術后曾一度好轉,但2011年3月又發(fā)現(xiàn)他患上了肺癌,且已至晚期。從此,這個原本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便陷入巨大的痛苦中。
“當時,俺把家里兩年的口糧都賣了,又找親戚朋友借了個遍,跑到安陽市做手術花了3萬多,醫(yī)療保險報銷了9000多,后來又化療,前前后后花了10萬塊錢,才把喉癌那病看好。”王六鎖的老伴趙大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些年,家里掙的那點錢除了供孩子上學就是看病還債了。”
“老頭子說啥也不再做手術了,說白花錢。前些天,老頭子不吃飯也不喝水,等死。他媽八十多了,拄著拐杖來勸他,他才吃了一點飯。”趙大娘老淚縱橫。
“村里這幾年發(fā)現(xiàn)的癌癥病人越來越多,而且還有一部分是年輕人。這些人都上有老,下有小,得了癌癥,家里都塌了天了。”黨街村的郝大爺神色黯然,“去年死的最年輕的才22歲,有兩個30多歲的,年紀最大的也就60多歲。村里人想想都害怕啊!”
《中國經濟周刊》調查發(fā)現(xiàn),這個小山村癌癥發(fā)病率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黨街村2009年至今病故40余人,因癌癥病逝者竟超半數(shù)。其中,2009年病故11人,癌癥占6人;2010年病故11人中,癌癥占7人;2011年病故17人,癌癥占9人;全村每年新增癌癥患者5~6人。
2010年8月第21屆世界抗癌大會上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癌癥發(fā)生率正處于快速上升期,每年癌癥發(fā)病人數(shù)約260萬,死亡180萬人。目前,我國癌癥總發(fā)病率為180/10萬左右,即每10萬人中有180個人患癌癥。黨街村不到三年就有超過20人死于癌癥,比例高于全國發(fā)病率近百倍。
“不知道厄運哪一天會降臨,下一個會不會是我,我不想失去親人!”黨街村讀高中的女孩王若玉愁眉不展,她告訴記者,癌癥不僅奪去一些人的生命,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老李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2011年,50歲的老李因胃癌去世,撇下一雙兒女和有些智障的妻子。兒子到了娶親的年齡,因債臺高筑,無力操辦婚事,只好和妹妹與另外一個村子的兄妹倆“換親”。
對15歲的女孩張娟(化名)而言,癌癥意味著學業(yè)終結和生存歷練的提前。
2011年秋天,張娟的父親張福軍被查出患了肝癌,先后跑到河南新鄉(xiāng)、安陽和北京等地看病,花了20余萬元,也未能擋住死神的腳步。2012年春節(jié)前,張福軍帶著對家人的眷戀溘然長逝。
“我現(xiàn)在不上學了,在食品廠打工,一個月能掙1000塊錢,不然家里實在過不下去了。”張娟告訴記者,父親留下了15萬元的債務,爺爺?shù)昧搜甸g盤突出,干不了重活,奶奶有心臟病,媽媽還要照顧一對7歲的雙胞胎弟妹。
“孩子不想走啊,臨走前淚都哭干了,怕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走了沒人管。”張福軍的母親淚水漣漣地告訴記者,“孩子沒走以前,知道家里過得難,不抽煙不喝酒,干活沒叫過累。他得病的時候,也是白天打工掙錢,晚上才去醫(yī)院輸水,后來實在頂不住了才去住院。”
在張家的院子里,一口剛剛做好的棺木讓人觸目驚心。“俺老兩口身體都不中了,萬一哪天不在了,孫子太小,到時候沒人管。正好家里還剩一棵樹,就先做了這口棺材,誰先走了誰先用吧。”張娟的爺爺張長栓告訴記者。
徐永梅的苦惱則是僅靠一畝薄田,日子怎么過。2011年6月,她年僅37歲的丈夫王旺生離世。王患的是急性白血病,也就是血癌。
“以前俺村里有腰鼓隊、秧歌隊,特別是過年的時候,那才叫熱鬧……現(xiàn)在,干啥都沒有人,冷冷清清。”對比往昔,村民張大爺神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