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1日,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的委員陸續抵京。北京城里,天氣灰蒙蒙的。上午10時,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網站顯示:位于西二環的“車公莊”監測站PM2.5小時濃度數為:163微克/立方米。
PM2.5,這種近半年才廣為人知、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顆粒物,引起了出席今年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的高度關注,大家紛紛建言獻策。
“及時公布PM2.5數據,有利于更好地指引公眾健康出行”
2月29日,一則消息引人關注——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大氣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工作,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把PM2.5監測納入國標,與國際接軌。
一段時間以來,北京的天經常被霧霾籠罩。情況嚴重時飛機無法順利起降、高速公路關閉,網友戲稱北京為“霧都”。PM2.5往往就是霧霾的“元兇”。
較可吸入顆粒物PM10,PM2.5在空氣中停留時間長,能穿過鼻腔中的鼻纖毛,直接進入肺部,因此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北京公布了PM2.5的有關數據,在此之前,有些省市也公布了PM2.5監測的數據。環保部對提前實施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問題已經做出全面部署。
前來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及時公布PM2.5監測數據,有利于更好地指引公眾健康出行。針對不同的空氣質量狀態,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盡可能減少危害。”他同時表示,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出來后,還配套一個新的AQI評價方法,這個方法是和國際接軌的,會說明應該怎樣來自我保護。
“PM2.5的問題反映了群眾對藍天白云的新要求”
“藍天”為什么不藍?PM2.5引發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今年2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聽取基層群眾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時說,PM2.5的問題反映了群眾對環境質量、藍天白云的新要求。我們的監測標準要逐步與國際接軌,監測的結果要與群眾的感受相一致。
去年年底召開的第七屆全國環保工作大會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公布了PM2.5監測的時間表:今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將率先開展PM2.5監測,到2016年將推廣到全國,也就是說,在“十二五”末,我國將全面鋪開對PM2.5的監測。
事實上,相比于PM2.5的監測和公布,排放控制和綜合治理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全國政協委員賈康指出,PM2.5污染主要源于揚塵和燃燒后物質,如燃煤、汽車尾氣等。在大力扶持汽車工業的產業政策下,實現控制排放的目標涉及調整產業結構甚至經濟結構,艱難而復雜,發達國家的治理基本上也用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在這方面,我們有后發優勢。
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煤炭消耗從22億噸增加到33億噸,2011年增加到35億多噸。這幾年,鋼鐵、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產能增加了30%以上;2011年全國汽車保有量增長了18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