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闊大的場地上,十幾名分揀工人把分揀打包好的垃圾過秤稱重后裝車,垃圾廠房內一輛大鏟車將需要填埋的廢棄垃圾鏟入清潔車,整個垃圾分揀流程有序進行。
這是記者昨日在廣州白云區鐘落潭鎮的垃圾分揀場中看到的一幕。該鎮鎮長蘇基才說,這是他們破解農村垃圾分類難題的一種嘗試。那么,這種嘗試辦法是如何誕生的?其成效又如何呢?
全鎮日減垃圾100噸
垃圾分類是今后垃圾處理的重要環節。廣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貴日前也透露:“去年根據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建了六處填埋廠,如果不再加快垃圾設施的建設,到2015年我們中心老六區將近有6千噸垃圾不能解決。”為此,廣州目前正在全市范圍推行垃圾分類處理,不過效果并不明顯。
鐘落潭鎮負責環衛工作的馮鏡明指出:“垃圾分類,城市都有困難,何況是農村?”
“在目前農村垃圾實施全面分類還有不少困難的情況下,我們采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設立垃圾轉運點”,蘇基才說,通過轉運點將全鎮的垃圾集中到分揀場,然后再進行分類。
在鎮上建立分揀場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從而最大化合理利用廢棄資源,鐘落潭的做法在白云區尚屬首創。鐘落潭鎮黨委書記張偉良笑稱這個大膽創舉“是被逼出來的”。
據了解,鐘落潭鎮面積約為170平方公里,包括37條行政村、5個居委會,常住人口約22萬,全鎮企業商鋪超過6000家,粗略估計全鎮每天產生的垃圾量近300噸。數量如此巨大的垃圾正在污染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而部分村社還不時因互相偷倒垃圾而發生糾紛。這一切莫不令鐘落潭鎮的有關負責人感到頭疼。
經過一番調研論證,鐘落潭鎮決定配合正在實施的“村掃鎮運”工程建立垃圾分揀場。“這樣一來,既能回收利用有價值的廢棄資源,減少垃圾填埋,保護了環境,使資源合理‘回流’,同時又能建立較為科學的垃圾處理長效機制,為清潔環保‘節源’”,張偉良如是說。
2010年,鐘落潭鎮投入1000多萬元,正式建立起垃圾分揀場,并迅速投入使用。據統計,經過分類后,垃圾數量減少三分之一以上,以全鎮每日300噸計,可減少100噸;單是塑料袋一項,一個月就能夠減少近2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