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近年來很多污染情況已經越來越在農村不斷地發展,很多東部沿海的高能耗、高污染項目,也逐漸轉移到中西部省份。2011年8月16日央視《新聞1+1》播出《污染,不能“上山下鄉”!》,以下是節目實錄:
解說:
云南曲靖興隆村,媒體報道:每年至少六至七人死于癌癥是否屬實?又是否與鉻污染有關?鉻渣污染尚在調查,廣西南丹縣車河鎮,眾多家長送孩子就醫均檢查出血鉛超標。
記者:
當地的土壤里頭重金屬含量非常地高。
解說:
同樣是事發農村地區,同樣是工業污染導致,在產業轉移的大潮下,農村環境監測如何收緊?中西部地區如何對高污染項目說“不”?《新聞1+1》今日關注:產業轉移——污染不能轉移!
評論員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在昨天的節目當中,我們關注了云南曲靖的鉻渣污染事件。在這個節目播出之后,在今天眾說紛紜的微博當中我們看到了這樣非常特別的一條,這當然是一個絕對的曲靖出身、曲靖長大的人寫的,我不知道他具體的年歲,但在這樣一個平平淡淡文字的背后可能藏著一個多少有點感傷的與故鄉有關的故事。這個博主的名字叫楊鴻未,他寫的是:“曲靖,我居住了18年的家鄉。它在中國人的視野中從來沒像今天這樣被關注,遺憾的是被以一個鉻污染的新聞事件被推到前臺。雖然我不能再回到那片土地居住,但還是希望它得到善待,保留我記憶中那個藍天、白云、陽光明媚、草木青翠的悠閑的故鄉!”
其實對于現在很多人來說,可能的確是在快速變化的時代里頭,第一沒有故鄉了,第二沒有故居了。沒有故居好理解,一片拆,然后拆哪兒,到處都在建設,我們可能童年時候出生的那個故居已經變成一個廣場了。沒有故鄉呢?因為我們的生活半徑變大了,我們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相當大比例的人是從農村來到了城市里居住,好像故鄉一下子就遠了。但是故鄉真的那么遠了嗎?當我們可能非常努力地讓身邊某一個化工企業或者說污染的企業離開了城市,然后我們就心安理得睡去的時候,你有沒有接下來想過下一個問題,它去了哪兒了?它有沒有可能是離開了你在城市中的這個家回到你的老家當中呢?非常有可能。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我們的家鄉,在這個時候其實你發現故鄉從來就沒有走遠,話題還是要回到曲靖了。說到什么呢?說到我們記者在關注曲靖鉻渣污染的事件當中,在深入調查的時候發現,離鉻渣的堆放點兩公里之外有一個村子叫興隆村,多好的名字,興隆村,但是近幾年的時間里頭,癌癥突然異常地開始高發。那么它跟鉻渣的污染和堆放究竟有什么樣的關系嗎?看我們記者的調查。
(播放小片)
小片中聲音:
云南省曲靖市政府昨晚通報,云南省曲靖市兩個月前發生的劇毒工業廢料鉻渣非法傾倒致污事件……
對于南盤江的影響,根據環保部門的監測……
廣東省環保部門表示目前珠江水質監測結果沒有異常。
解說:
最近當云南曲靖鉻渣廢水可能污染珠江源頭的消息經媒體報道,隨著而來的是沿江大城市居民對于水質安全的關注和焦慮,各地環保部門緊急行動,跟蹤發布動態消息,這些為的都是讓居民安心,但是除此之外我們也有著另外的疑問,面對鉻渣污染事件,生活在化工廠附近的居民他們又是否會受到鉻污染的影響呢?鉻渣堆場附近嚴禁放牧,肺癌晚期的村民依照偏方每天生吃五十多只臭蟲來緩解病情。今天媒體發布的一組照片,加劇了人們對于當地生態環境和居民健康的擔心。同時,媒體引用村民的說法,化工廠附近的興隆村每年至少有六至七人死于癌癥。那么實際情況究竟怎樣?今天我們的記者也前往當地進行了解。
本臺記者 陳文杰:
現在我們可以看一下,在這個堆放點的旁邊幾十米左右的距離就是這家化工廠的廠址所在。那么興隆村就位于這個堆放點和這家化工點的西南方向,總共距離兩公里左右。
解說:
兩公里之間,一邊是人們生活的村落,一邊是常年堆放著鉻渣的化工廠。這樣的距離是否安全?近些年,興隆村不少村民罹患癌癥的消息又是否真實?
記者:
我問一下,你們村子你知道得癌癥的人嗎?
興隆村村民1:
多。有多少人不知道,反正是多。(這些年)怕有三四十個人。
記者:
你知道大概有多少人嗎?
興隆村村民2:
我也不知道。
興隆村村民3:
腸癌、肺癌、肝癌。我知道的四個,死掉的有三個。
解說:
面對不同的說法,當地衛生部門的工作人員為我們出具了一份他們的統計數據。
陸良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張鑫:
我們(調查)從2002年到2010年總共九年時間,我們總的排查以后,是14例癌癥患者。
解說:
同時人們也想知道,村民身患癌癥和當地化工廠之間究竟有沒有關系?
興隆村村民2:
就是從化工廠開廠,慢慢慢慢就多了。
解說:
今天我們也電話采訪了一位陸良縣的居民,他告訴記者,自己有兩位住在興隆村的親友都因癌癥離開了人世,對于親友身患癌癥究竟和化工廠之間有沒有關系?他對記者講了其他村民的經歷。
陸良縣居民:
他們找的(次數)太多了,得到的回應呢,你認為你得癌癥,是跟化工廠的鉻有關,你拿出證據來,你拿個化驗報告出來吧,村民有能力做這個事嗎?
解說:
另外,這位居民還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當地的環境污染早已是人盡皆知的問題。
陸良縣居民:
有一個種蘋果的,他去賣蘋果,你怎么賣你知道嗎?他就說我是大莫古村的,他就不敢說他是興隆村的,因為說是興隆村的,蘋果誰還要啊。
白巖松:
到底得癌癥和鉻渣的污染,或者說環境的污染有什么樣直接的關系,當然現在還立即拿不出相關的證據。不過在今天下午的時候我搜索了近幾年來很多記者以及各種媒體相關的報道,你會發現這個報道說這是癌癥的一個村,或者那個村是一個癌癥的村。兩者之間也并不一定立即就能夠找到它和污染之間直接的關系,但是無一例外的每一個被這樣報道過的村子,附近或者村子的當中都有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這或許也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警覺。
那么針對興隆村的這個采訪,接下來我們要連線一直進行采訪的在曲靖的記者劉文杰。劉文杰,你好。
中央臺記者 劉文杰:
巖松,你好。
白巖松:
我注意到,其實并不是說這次鉻渣污染的事件被報道了之后的時候我們才關注了興隆村,在一年之前也有媒體報道過。那么在這樣長的時間里,村子里的人是否向有關的部門反映過癌癥與污染之間關系的疑問呢?
劉文杰:
好的。首先我先介紹一下興隆村的人口情況。興隆村總共人口是有950戶,有3563人。在之前我們了解的一些情況是這樣的,這個患病情況是群眾反映的。但是在今天我們經過再次核實之后,其實這個病情是在2007年5月份,陸良縣的一個政協委員在當地政協會議上提出來的,之后才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關注,但在這幾年的過程當中衛生和環保部門只是做調查,并沒有對群眾做好教育引導和解釋工作,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一些群眾的恐慌心理。在我們今天下午到村里采訪的時候,大部分群眾都說村里患癌癥的人很多,但是具體有多少?群眾的說法也是不一,有說幾個的,也有說三四十個的,還有一些群眾采取了回避的態度。而我們在隨后采訪當地衛生局領導的時候,他們說曾經向群眾發放過一些宣傳材料,但是并沒有做好一對一的解釋工作。
白巖松:
那有關部門針對群眾這樣的一些疑問有沒有做過詳細一點的調查?
劉文杰:
當地展開調查也就是在2007年5月份,就是有代表在當地政協會議上提出來之后,陸良縣衛生局才組織人員到興隆村展開調查的。一是做回顧性流行病學調查。另一個是對生活用水進行檢測。最近一次回顧性流行病學調查是在今年6月份進行的,水質檢測是在今年5月份進行的。根據陸良縣衛生局提供的調查報告,興隆村2002年到2010年經縣級和縣級以上醫院診斷的癌癥患者14人,其中11人已經去世。其中年齡最大的77歲,現在還健在。年林最小的9歲,患的是白血病,是在2009年去世的。此外,對生活飲用水的檢測情況顯示:在對水質色度、渾濁度、鐵、鉻等18項指標檢測后,興隆村生活飲用水鉻的含量低于0.04毫克/升,沒有超標。那么這對于群眾疾病的治療上,當地其實沒有給予更多的指導或者幫助。在患癌癥和化工廠之間有沒有必然的聯系問題上,當地衛生局局長向我們表示,他們也沒有進行專門的展開調查,也不好下結論,但是我們在采訪中收集這樣的情況,就是在興隆村的周圍,在除了陸良和平化工廠之外,還有造紙廠、化肥廠、鋅廠等一些工廠。
白巖松:
非常感謝文杰在前方給我們帶來的報道。
其實在進行相關新聞報道的時候,我們要以最后事實準繩為最主要的依據,但是在做相關工作的時候可能有的時候要先信其有,然后開展很多很多工作,最后讓老百姓相信他是沒有的,這其實是一個最好的過程。既然2007年到現在也過了一段時間了,也希望當地能夠把這方面的普查,包括跟老百姓溝通的工作做得更好,沒有事那才是最好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一個細節,在近幾年時間里我們想不知道都不行,但是已經能夠感受到這一點,很多污染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在農村這樣的土地上開始不斷地發展。你看,在《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的時候,針對農村的污染狀態有這樣一些總結。“現在農村環境問題日益顯現,農業源污染物排放總量較大,局部地區形勢有所好轉,但總體形勢仍十分嚴峻。突出表現為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農業面源污染形勢嚴峻,農村生活污染局部增加,農村工礦污染凸顯,城市污染向農村污染有加速趨勢,農村生態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很多人在城市里覺得這是一個鋼筋、水泥的森林,覺得應該回到像田園或者說是一個非常想象的故鄉那樣一種空間,可是我們的故鄉在農村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局面開始出現呢?聽聽環境法的專家是如何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