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人民日報訊(記者李剛)“大石會江、沙灣西坑尾、東涌三沙、欖核八沙、大崗新聯二村。”4月12日下午,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郭常安公布了廣州番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備選點。擱置了1年多的廣州番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大石會江村再次入圍備選點
本次公布的5個備選方案中,曾經引發爭議的大石會江村依然在列。
記者實地走訪了其他4個備選點,都在相對偏遠的農村,離村鎮人口聚集區均較遠。唯獨大石會江村,5公里范圍內出現了不少大型樓盤,將原來廢棄的垃圾填埋場裹挾其中。
2009年9月,當聽聞番禺區將把大石鎮會江村原垃圾填埋場改建為垃圾焚燒發電廠時,會江村附近的居民群情激憤,采取各種方式表達不滿,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最終暫停。
負責本次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劃選址的郭常安說,番禺位于珠江三角洲出???,地形地勢低洼平坦,山地較少,地理條件決定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可以選擇的范圍非常小。因此他們結合番禺區自然地形地貌條件和現有的環衛設施用地,經過充分的現場調查和研究,遵循生態安全和經濟合理的原則,綜合考慮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交通運輸條件、給排水、供電、余熱利用等因素,合理選擇番禺區生活垃圾焚燒廠備選點位置。目前初步選出5個備選點都符合條件,其中包括大石會江備選點。
協調公共利益與個體訴求,選址考驗政府智慧
“我知道政府的難處,也不反對垃圾焚燒,但我反對垃圾焚燒發電廠建在我家附近。”在會江村附近的祈福新村,居民趙飛燕明確表達了她的觀點。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持這種觀點的居民不在少數。
一方面,日益增長的垃圾讓城市“沒有退路”;另一方面,誰都不愿意垃圾焚燒發生在自己身邊。在“垃圾焚燒”面前,“市民決策”如何與“科學決策”統一,是一道難題。
番禺區環保局局長蔣新娟表示,垃圾焚燒場選址的過程是通過專項環評、專項規劃來確定的。市民可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參與討論項目可行性及項目最優點選址,表達對某個備選點的支持或反對,也可以提出在番禺區域合適的新的選址意見。
在征詢意見后,有關部門將組織專家進行論證,邀請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參加,綜合擇優選址。最后的選址應該是經過市民充分討論、專家認可、符合規劃、依法建設的科學、擇優的方案。
“垃圾圍城”,番禺不能再等
目前,番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已高達2300多噸,但番禺目前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火燒崗日填埋垃圾能力僅僅1700噸,有600多噸的缺口。到2014年,番禺火燒崗垃圾填埋場使用到期,番禺將面臨“垃圾圍城”的窘境。
番禺區副區長戴友華表示,番禺對生活垃圾管理的思路是: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首先是盡可能避免產生;其次是盡可能回收利用;再次是盡可能對可燃物進行燃燒處理,最后是對不能進行其他處理的垃圾進行填埋處理。
垃圾焚燒的前提是減量和分類。過去的一年中,番禺在10個小區和全區267間中小學開展垃圾分類和有害垃圾分類收運系統的試點。廣東人的飲食習慣決定了生活垃圾的濕度很高,對垃圾焚燒發電是個制約因素。去年4月25日,番禺廚余垃圾處理項目啟動,設計處理量10噸/日。但有些1000多戶居民的小區,每天僅能收集到幾十公斤餐廚垃圾,加上周邊居民投訴臭氣污染,番禺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投產運行1個月便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