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志愿者在社區回收廢舊電池。 新華社發
近期,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139名村民被查出血鉛嚴重超標,元兇是建在村里的一家被列為重點監控企業的蓄電池企業。
重金屬污染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本月28日,國家環保部等9部委聯合召開2011年全國環保轉型行動會議,將今年專項行動重點“劍指”重金屬污染問題,其中鉛蓄電池企業的整治成為今年我國環保行動的首要任務。
環保專家根據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數據估算,全國每年因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相當于廣東一年的糧食總產量,可以養活常住珠三角的4000萬人口。
重金屬至少污染中國10%耕地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透露,根據《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重點區域鉛、汞、鉻、鎘和類金屬砷等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減15%,并要求各地要全面啟動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打好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的持久戰和攻堅戰。
重金屬污染為何成為“十二五”期間環保治理的頭等大事?
國土資源部對此曾毫不諱言,全國每年僅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噸,另外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每年也多達1200萬噸,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足以每年多養活4000多萬人。
專家經過對比發現,1200萬噸糧食幾乎相當于廣東省一年的糧食總產量,4000多萬人也相當于整個珠三角的常住人口。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研究員表示,中國的重金屬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分布,而在南方則比較密集。他根據調查估算,重金屬污染中國耕地10%左右的可能性較大。其中,受鎘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約分別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
珠三角40%農用地重金屬超標
國家環保部門組織的《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探查研究》調查顯示,珠三角部分城市有近40%的農田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超標,其中10%屬嚴重超標。
珠三角調查區域中重金屬超標元素主要為:鎘、汞、砷、銅、鎳。其中,土壤中汞含量明顯增高,增加幅度多在70%—150%。調查中約有50%調查區土壤中鉛含量水平明顯增高,增高幅度大多在30%左右。
2008年發布的《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珠江、深圳河等河流攜帶入海的重金屬和類金屬砷超過1.2萬噸。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李志安教授告訴南方日報記者,近年他參與的珠三角污染土壤修復工作,都是灌溉水被周邊企業排放影響,導致重金屬污染農田為主。“目前的重金屬土壤修復技術還很不成熟,最快也要兩三年才能修復到可耕種水平,而且修復并不等于把重金屬完全消除,只是把它濃度降低。如果不修復,重金屬一般可以殘留幾十年,例如鉛可以在農田上殘留100年。”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楊文婕研究員指出,類似土壤重金屬污染這樣的環境污染,影響對象廣泛,影響區域廣,危害人口多。她舉例說,重金屬鎘中毒可在20—30年后表現出來,有機氯農藥雖然已經禁用多年,但目前在一些胎兒、嬰幼兒體內還可查出。
電池行業成重金屬污染禍首
重金屬污染,使得電池行業成為眾矢之的。據工信部的《電池行業重金屬污染綜合預防方案》顯示,電池行業重金屬耗用量大,生產、回收、再生等環節重金屬污染風險高。含汞扣式電池、含汞鋅錳電池、鎘鎳電池廢棄后作為普通垃圾處理,存在重金屬污染隱患。
電池專家、教育部華師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善介紹,目前,在人們接觸到的電池中,含有有害重金屬的主要是汽車用的鉛蓄電池和家庭攝像機等數碼產品使用的鎘鎳電池,均已列入危險廢物控制名錄。“但前者還沒有替代品,國內產能仍然很大,后者有鋰離子電池可以替代,但因為成本等原因,鎘鎳電池仍有市場需求。”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出現“井噴式”增長,車用電池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統計,我國電池產量占世界一半以上,去年鉛酸蓄電池累計完成產量14416.60萬千伏安時,同比增長17.3%。鎘鎳電池約4億只。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蓄電池行業市場研究分析認為,鉛酸蓄電池屬于高污染產品,其制粉和加酸兩個生產環節對周邊環境污染較大,嚴重時會引起鉛中毒或易導致酸雨的形成。
李偉善表示,除了做好廢棄物處理外,也要從源頭上倡導清潔生產和減少污染排放“廣東是電池生產大省,尤其需要注意,像最近浙江臺州和2009年清遠的血鉛事件,就是教訓。”
鉛蓄電池回收率不足30%
電池行業污染大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回收率不高。
據工信部測算,2009年電池企業排放含重金屬廢水總量1200多萬噸,其中鉛蓄電池企業排放廢水1000多萬噸;產生含重金屬固廢22余萬噸,其中含鉛固體廢物21余萬噸,含鎘固體廢物約4000噸;廢舊鉛蓄電池有組織回收率不足30%。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指出,現在鉛酸電池再生環節常用干法再生技術,其缺點是鉛的回收率不高,能耗卻不低,應該升級換代。此外,應該堅決取締手工式的鉛酸電池再生“作坊”。
除鉛蓄電池、鎘鎳電池外,市民常用的干電池同樣面臨回收難題。據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平均每人一年用掉11節干電池,而目前90%的市民對廢舊電池的處理是隨意亂丟。對此,李偉善教授表示憂慮,干電池經過整治后,已經基本淘汰有毒的含汞電池,但其余重金屬仍然存在,部分還不易降解。如果隨意丟棄,在局部累積的量太多,也會造成生物生長紊亂,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
“國外有一種較為成熟的做法,是通過放置在便利店的回收箱回收廢棄電池,市民就像喝完玻璃瓶裝汽水交還瓶子一樣,每隔一段時間,生產商或者供貨商主動去取回處理。”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建議參考這樣的做法,從而避免像國內一些設施回收了大量廢棄電池,卻沒有回收企業或者處理廠商連接,結果回收點成了污染點。
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
各方回應
垃圾分類企業:
無力回收廢舊電池
廢舊電池回收難道真的無路可走?垃圾分類回收的企業是否能有所作為?南方日報記者探訪廣州為數不多的垃圾分類企業,聽到的是一片無奈之聲。
楊靜山在廣州五羊新城經營著一家垃圾回收企業,主要是做垃圾分類然后變成再生資源。
楊靜山透露,目前公司收集了大量的有毒有害垃圾,只能堆放在公司倉庫里,無處處理,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廢舊電池。想交給固廢中心去處理,但還得交錢。一套垃圾處理設備,要一萬余元,家庭普及的可能性較低。楊靜山表示,如果要推廣,一個社區的設備初步估算至少要25萬元,這筆錢不能光靠企業負擔。
楊靜山向記者坦承,目前行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是政策問題。
似乎,在垃圾分類回收這個環節中,政府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但政府又參與了利益分配。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參與到了游戲中,是否有違經濟原則呢?“政府有垃圾分類的想法,喊這個口號,但其實政府沒有特意給我們做政策引導,也沒有制定具體可行的方案讓企業可以有路可走,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政府的引導并沒有到位。”
對于垃圾分類回收企業面臨的問題,可持續發展社區協會低碳城市項目經理潘濤認為,在垃圾分類回收上,政府應該引導而不是主導,要靠市場化來推動,政府應該配置的是市場化的要素。
南方日報記者 黃倩蔚 實習生 肖矅
省環保廳:
徹底排查鉛蓄電池企業
省環保廳近日表示,將把針對鉛蓄電池重點企業的整治作為今年環保專項行動的第一要務,對全行業進行徹底排查,并在7月30日前在媒體上公布轄區內鉛蓄電池企業情況。
對未經環境影響評價或達不到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設;對環境保護、勞動保護“三同時”執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產;對無污染治理設施、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或超標排放的,一律停產整治;對無危險廢物處理資質從事廢鉛蓄電池回收的,一律停止非法經營活動;對不能依法達到衛生防護距離要求的,一律停產整治;對發生重大鉛污染事件的,一律追究責任。
根據《廣東省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擬定的目標,到2015年,廣東省重點防控區主要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降低15%,非重點防控區主要重金屬污染物新增量實現零增長,重點防控區環境質量有所好轉,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
通訊員 陳杰俊
本期綠版統籌 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