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人民網北京11月29日專電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6次締約方會議29號在墨西哥海濱城市坎昆開幕,為期12天的會議將繼續就氣候變化問題進行磋商。人民網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就此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文字實錄如下:
[主持人]:具體來說,您覺得在坎昆這個會議上在哪些方面有可能會取得一定的突破?
潘家華:應該說有幾個方面,現在各方的印象都比較明確,一是在資金問題上,也就是發達國家快速啟動資金,在2010到2030年300億美元,現在已經基本落實到位了,當然發展中國家要給予妥協,因為發達國家中間摻了一些水分,什么叫這個水分呢?本來這300億資金應該是額外的,但是現在發達國家將他們一些常規的對外援助——ODA也包括在中間了,這個情況,發展中國家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你不接受什么都沒有,你要接受還有一點,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應該是一個進步,應該是一個突破,但是,發展中國家也必須要做一些妥協。
第二,所謂投桃報李,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自主的減排行動,也要接受國際磋商與分析。按照巴厘路線圖的規定,就是發展中國家自主減排行動是屬于這個自主行動,不需要接受國際磋商和分析的。要接受國際磋商和分析是什么呢?是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給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國家減排,這一部分資金和持續減排效果是要接受國際磋商和分析的。現在發達國家要求,除了我給你提供的資金和技術的這一部分外,你們自己的行動、自己的減排,也要接受國際磋商和分析。 在這個問題上,發達國家一開始也是很堅決反對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發展中國家確實在減排行動的測量,包括核實這方面,還有能力需要提高,還有能力建設。發展中國家自己也需要有翔實的、科學的數據來做低碳發展的決策,符合發展中國家自己的利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發展中國家也不會反對發達國家就發展中國家自主減排行動進行有關透明度的有關國際磋商和分析。所以,從這個領域,我覺得在這個會上也會有突破。
與這兩個相關聯的,也就是REDD,也就是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造成的排放量減少。這個對中國來講關鍵不大,主要是熱帶雨林國家,比如東南亞地區,印度尼西亞、南美、西非,這些熱帶雨林地區,他們每年毀林造成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如果減少毀林,也就減少排放。而且這部分減少毀林,相對程度比較低,你不用去砍林子了,我可以給你相應的一點報酬,獲得一點援助,增加一點就業,這個成本相對來講比較低。這樣很有可能在減少毀林這個問題上有比較實質性的一些項目,甚至一些關鍵的資金相應的內容。所以,這個應該是比較肯定的。
關于其它的一些問題,比如減排目標、談判機制,比如發展中國家這樣一種風化問題,因為現在發達國家明確說,發展中國家已經不是鐵板一塊,有的已經很發達了,有的屬于發達國家俱樂部、OECD,也就是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成員國,有的現在還很落后,而且現在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現在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經濟總量增大,你們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在這個問題上,估計也會有所涉及,但是不會有實質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