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本報記者 矯月
罰款偏低被污染企業納入常
規支出研究人士稱,污染企業整改動力小,還要靠企業供應的品牌商去督促
“十一”黃金假期同時也是各大品牌服裝的黃金銷售期,不過,在亮麗服裝的背后,誰又能想到為此付出的環境污染有多大?
近日,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達爾問、環友科技和南京綠石五家環保組織在北京聯合發布第二期綠色選擇紡織業調研報告,公開了49家紡織企業及其原料供應商在中國的環境表現,指出一批大型服裝品牌對其在華供應鏈的環境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對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晶晶向《證券日報》記者談到:“在這49家知名品牌服裝企業中,有47家品牌服裝企業的供應商查出有污染問題,只有溢達和巴寶莉兩家企業的供應商沒查出有污染問題。”
近半品牌消極應對供應商污染
綠色選擇聯盟的多家環保組織通過調研,于2012年4月開始與49家中外服裝品牌展開對話,詢問其是否了解包括染整供應商在內的供應鏈的環境表現。此后,30家企業與NGO進行了溝通。此后,綠色選擇聯盟組織于2012年9月25日再次致信49家品牌,截至2012年10月7日,共有17家企業對此進行了回復。
據環保組織透露,H&M、NIKE、溢達、沃爾瑪、李維斯、阿迪達斯、巴寶莉、Gap等17家品牌總體表現積極。而在材料供應商的管理方面,只有NIKE、溢達、阿迪達斯、H&M、里維斯和巴寶莉等6家品牌開展了染整供應商的環境管理,而其它品牌尚待將管理沿伸到這個環節。
除上述17家企業外,仍有22家表現負面。其中,有19家沒有作出任何回應,3家則僅作出了敷衍回應。而在19家不予回應的企業中,包括迪士尼、Polo Ralph Lauren、361度、Kappa、安踏、梅西百貨、阿瑪尼、Calvin Klein、家樂福等商家和品牌。
從上述調查可見,不同的品牌企業對供應商污染問題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比如說耐克的供應商凱大紡織有污染問題,耐克便積極地督促凱大進行整改且展開了由專業審核公司開展、環保組織監督的第三方審核。最終促使凱大開展了部分整改。”王晶晶向記者說道。
但是,據王晶晶介紹,凱大雖然有部分整改,但整改的力度不夠,仍需要更多的品牌商去督促凱大整改。“凱大也是361度的供應商,但是,361度并不像耐克那么積極,公司至今也沒有回復環保組織。”
除了不回復這種視而不見的態度外,還有其它品牌商采取了消極對待的做法。據環保組織透露,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瑪莎百貨曾回復稱“對可能提出的各種關切進行檢查核實,所以這些要求(環保組織信中的問題)可能會被解決”。但是,環保組織的調查稱,瑪莎百貨的供應商慶茂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仍有污染問題,與慶茂僅一河之隔的斗唐村河水被嚴重污染的照片也被拍下。
“目前污染企業沒有整改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動力,而整改的動力就要靠企業供應的品牌商來督促。”王晶晶說道。
污染嚴重損害健康
據統計,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和福建5省的染整廢水總量約占全國染整廢水排放總量的90%。
在環保組織的實地調查中,據瑪莎百貨的供應商慶茂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相鄰的斗唐村村民透露,“每天都有臭臭的味道”,“味道重的時候,很多孩子會流鼻血,會頭暈”。
沒有身臨其境,恐怕難以想象村民描述的這個味道。記者曾近距離體驗過這種味道的威力。今年5月,記者在福建某地調查一個面料加工廠的大型集散地污染問題,在調查過程中,途經一個有著多家紡織廠的村莊。記者雖然知道整理服裝需要添加化學藥劑,但在經過一家擺有兩臺整理機的住戶時,僅在門口路過的幾秒鐘便被里邊刺鼻的氣味熏的頭暈,這種癥狀一直延續到晚上才有所緩解。由此可見,這種氣味威力不小。
據當地環保組織人員介紹,在當地的村子里,一直存在這種小作坊式的家庭生產模式,而這種生產一般是直接排污的。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向記者指出,“沒有經過處理的污水,其有害物質將直接影響到環境。經過處理后,部分有害物質會被處理掉,從而對環境影響較小,即使有部分沒有處理掉的有害物質也會因為經過處理而大大減少”。
據馬軍介紹,傳統的印染加工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污水,加工后廢水中一些有毒染料或加工助劑附著在織物上,對人體健康有直接影響。如偶氮染料、甲醛、熒光增白劑和柔軟劑具致敏性;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類漿料不易生物降解;含氯漂白劑污染嚴重;一些芳香胺染料具有致癌性;染料中具有害重金屬;含甲醛的各類整理劑和印染助劑對人體具有毒害作用等。
污染成本低
在中國,由于環境監管弱,環境訴訟難,造成違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加之水等資源的價格偏低,導致染整企業普遍缺乏節水節能、減少污染排放的動力。
馬軍認為:“存在很大的問題是,重復利用廢水比例低,主要是由于利潤有限,企業沒有動力。印染和整理這兩個環節占紡織業廢水的80%,化纖生產占12%,由此可見,低附加值占的比例較高,這樣一來,企業為了追求利潤便采取了成本最少的途徑。”
目前,我國水價偏低,使得企業寧可用新的自來水也不去用循環廢水,主要是因為用新水比用循環廢水便宜很多。有環保部門評價,我國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的效率低2倍以上。
“除了與水價有關,還有處罰偏低的原因。一般罰款不超過10萬元,最高也就20萬元,這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來說,幾天的偷排就可以挽回罰款的數額。這樣一來,在一年中,僅有的幾次處罰對公司來說并不算什么。”馬軍如此說道。
環保組織認為,面對這樣局面,中國政府需要強化監管,中國社會需要加強監督,而從這些染整企業大量采購產品的國際和國內知名品牌也有責任加強對供應商的環境管理,避免其外包生產給中國的環境和社區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