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商報訊 (記者 王璀一) 讓不少快遞公司頗為頭疼的配送時間難題,正在被一線快遞員輕松化解。
記者昨日發現,有的快遞員配送時身穿不同公司工服,并配送多個公司快件。據快遞員透露,平時需要配送一天的快件,“串件”后半天就能完成。盡管這種自發行為不合規定,但快遞公司卻大多對此默許。客戶的快件也面臨著風險。
在通州區復興南里附近,經常會有快遞員“串件”。記者看到,接收快遞時,有的快遞員一人配送2-3家不同公司的快件。而且,有的還會隨身備其他快遞公司的工服。記者也曾看到,在配送其他公司快件時,快遞員會先將相應公司的工服套在外面,有的快遞員則將工服圍在腰上做樣子。
記者從一位經常“串件”的快遞員處得知,由于幾家快遞公司網點重復度高,和同行經常碰面。相互熟悉后,為了加快配送效率,他們開始用合作的方式應付日益增加的快件量,“我們每日會去一個地方集合,按照小區把快件分配,一個人專門負責配送一個或幾個小區”。他表示,在工作量大體相同的情況下,“串件”后,有時候跑一趟一天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事實上,盡管“串件”不符合快遞公司的規定,但卻是在市場競爭環境下的合理措施。在業界看來,每個快遞員負責區域的快件量不均,只靠一個人配送費時費力。為了提高效率,快遞員曾不斷想辦法,但實踐下來,還是“串件”有效。
不過,這種模式畢竟“合理不合規”,也存在一定風險。比如,快件出了問題的責任認定。
業界認為,從行業良性發展角度考慮,快遞公司還是應該通過創新模式,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配送難題。
目前,快遞公司也在嘗試一種合情合理的“串件”模式。去年12月,市商務委及快遞協會啟動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試點工程,探尋共同配送的可行性。日前,阿里巴巴已在高校新建“校園小郵局”,提供快件收發、自提等服務,由電商企業出面解決配送難題,能否成功打破僵局,還需經過時間和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