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主要壓力
張茉楠:成本利用率最大的問題就是要考慮生產要素,勞動力、生產資料、土地成本、資金成本這些都構成企業的成本。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隨著兩次降息、降準,企業的經營成本大大降低了,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企業的要素成本,也就是說勞動力和用工成本。一般來講勞動力市場價格是有一定黏性的,前期盡管工資上漲的幅度要放緩,但是由于經濟下滑,很多企業用工招工比較難,所以工資下降的幅度還遠遠比不上企業利潤下降的幅度,所以說工資上漲的勢頭難以彌補很多企業其他成本下降的幅度。所以總體情況來看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講,用工成本的壓力,特別是小微企業還是非常大的生存壓力之一。
經濟轉型壓力大于經濟下行壓力
張茉楠:我認為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經濟轉型的壓力遠遠大于經濟下行的壓力,對于很多企業來講結構調整的壓力也要遠遠大于利潤下滑的壓力。這種利潤下滑是一種短期的外部沖擊或者是短期的環境趨緊帶來的利潤下滑,還是長期的結構性壓力帶來的這種利潤下滑,這個問題對于整體宏觀經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從現在很多企業這種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來看,跟現在企業粗放型的增長有很大關系。因為一直以來中國的經濟都是靠投資驅動型的經濟,隨著外部壓力的加大,比如西方國家去杠桿化,我們國家也伴隨著去產能化,原來大進大出的這種循環,從投資到消費再到出口,實際上這個循環鏈現在運轉是不暢的。由于我們現在產能過剩,投資過剩,生產過剩,但是消費又嚴重不足,內需嚴重不足,所以需求難以和供給相匹配,供給相對需求來講就顯得過剩了。
從外部的情況來講,由于西方發達國家需求嚴重的萎縮,出口其實也面臨著需求不足的沖擊。這種情況下原來的供給在好的情況下可以找到有效的需求,但是在全球需求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供給相對需求來講就顯得過剩,很多企業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增長的問題,更多的是一個結構調整的問題。
國企民企應齊頭并進
張茉楠: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應該齊頭并進,不僅僅是國企面臨著結構調整的問題,其實很多民企也面臨結構調整的問題,那個時候是靠壓低要素價格,壓低勞動力價格,壓低一切的生產成本來獲得更多的回報和這種空間。但實際上中國未來的供給一定會面臨資本回報率持續下降的這種發展階段。
也就是說原來的人口紅利的消失問題,原來的不變工資實際上已經難以找到與它相對有效的勞動力的供給,隨著要素成本的這種上升,整體的基本回報率會不斷的下降。
所以從現在的情況來講,政策著眼點不能在投資出口消費三大需求上做文章,未來的情況一定要從供給端作出調整,因為現在主要的矛盾是供給端的矛盾,所以說從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未來能不能考慮很多企業在現在經濟下滑的這種發展階段,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怎么去考慮勞動資本和技術以及生產力現代組合上面,比如很多企業可以通過向管理要效益,通過向技術創新要效益,通過向開拓新的市場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