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茅臺酒的保護措施似乎從未間斷過。
繼8月底工商“國酒茅臺分局”在貴州仁懷掛牌成立之后,仁懷市茅臺鎮投資50億元遷移萬余居民的事件再次成為媒體的曝料。
這個被業界成為仁懷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移民潮,被官方解釋為“保護國酒茅臺的獨特生產環境”。
政策的接力棒
今年,居住在茅臺酒廠廠區范圍及周邊的3800戶1.6萬余人將接受政策的安排,前往城區新建的“國酒新城”內。未來建成的“國酒新城”占地3.18平方公里,將用來集中安置從茅臺鎮搬遷出來的居民及酒廠職工。
按仁懷市規劃部署,這項環境工程預計耗資50億元人民幣,到2015年茅臺鎮城區人口將保持在1.5萬人左右。
為何對人口做出如此控制?一位接近茅臺集團的消息人士告訴《中國聯合商報》,2009年,貴州省曾組織專家組來茅臺鎮考察,結論是茅臺古鎮嚴重超出了合理的環境承載能力。根據該鎮實際的地理情況,合理的承載能力最多為1萬人,而該鎮的總人口達到了4.9萬人,僅在茅臺酒廠混居的人口就達到1.5萬人。
“事實上,遷居只是茅臺鎮環境整治及城鎮規劃建設項目之一。”該消息人士告訴《中國聯合商報》,在遷居項目啟動的同時,還在茅臺酒的釀造地赤水河建立河流源頭保護區,確保茅臺酒的用水安全。
早在“十一五”期間,仁懷市就先后關閉露天作坊100余家、證照不全的酒類企業300多家,并取締了赤水河茅臺上游直流五馬河流域的297家造紙企業。
據介紹,五馬河是茅臺酒釀造地赤水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在它流經的仁懷市五馬鎮、茅壩鎮有著上百年的手工造紙史。由于造紙工藝比較落后,五馬河河水一度渾濁,嚴重污染了茅臺酒的釀造用水,仁懷市政府遂作出全面取締五馬河流域小造紙作坊的決定。
“遷居可以看作是環境整治工程的繼續,是茅臺保護政策的又一‘接力棒’。”該人士如是分析。
佳釀需要“生態小環境”
按照貴州省仁懷市的官方說法,“茅臺”一個世界知名的白酒品牌,理當有一個與其地位和名氣相符的發展環境。從去年開始啟動的茅臺鎮環境整治及城鎮規劃建設項目,旨在為茅臺酒的高品質保持和發展騰出空間。
“茅臺酒的釀造環境極為獨特,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將會影響中國酒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酒業觀察家、九度營銷策劃機構總經理馬斐也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了相同的看法,“邯鄲叢臺酒與貴州茅臺酒的釀制方法幾近相同,就是因為水質等地理環境的不同,使得叢臺酒與茅臺酒的口味不盡相同。”
據介紹,茅臺酒的釀制與其所處的水源帶、微生物群落、土壤植被以及氣候等環境要素密不可分。早在2001年,茅臺酒就成為中國白酒首個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其傳統釀造工藝被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蘇格蘭的威士忌、法國的科涅克白蘭地并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
“茅臺酒的生產環境難以復制,人口過于集中必然導致用水與土地資源的緊張,嚴重影響茅臺酒的可持續生產。”馬斐對《中國聯合商報》分析,具有“異地茅臺”之稱的貴州珍酒,雖然同是產于貴州的醬香型白酒,但只能說是“高仿”,還無法與茅臺相媲美。
可見,保障當地水及土地資源的供應,成為茅臺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保佳釀,還是保利潤?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知名白酒品牌,保護、傳承茅臺酒的品牌文化已成為業界共識。但如此“興師動眾”,是否事出有因?
今年11月初,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在“十二五”期間增加萬噸茅臺酒的生產能力。
“茅臺作出此項決定,是源于不斷攀高的市場需求。”一位要求匿名的酒業專家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茅臺酒由于生產環境獨特、生產周期較長、生產工藝復雜,因此市場需求居高不下。“圈地”建廠、擴大生產規模是茅臺集團打開市場與國內乃至國際知名酒企抗衡的必然手段。
“仁懷市茅臺鎮無疑成了茅臺集團擴張‘圈地’的有力推手。”
雖然有“水源環境保護”作為幌子,但這種說法還是遭到了業界的質疑。“居民的遷移是否能夠保障水源不受污染?”上述專家表示,企業對于環境的污染比民眾要高得多。茅臺酒需要大量水源,但同時也會排放大量釀酒污水。
“當地民眾作為文化的傳承載體,對茅臺酒品牌文化的保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該專家質疑:企進民退或將斷送茅臺酒的品牌文化,“茅臺”或將成為只有品牌,沒有文化的白酒。
“酒企要發展,中國酒文化也要傳承。如何平抑二者的博弈,尚需從綜合要素考慮。”該專家建議。
(本文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作者:周洪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