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未就業畢業生能否體面“蝸居”
大量高校畢業生涌入城中村,在此背景下,提升對城中村的治理和服務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
廣東省教育廳的數據顯示,2013年有超過65萬高校畢業生預期在該省就業。《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期采訪了解到,在廣州這個擁有1600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城中村因其生活成本低廉、交通位置便利,成為大量尚在找工作的畢業生的首選落腳地。
記者在廣州多個城中村走街串巷采訪,接觸到的高校畢業生們倒沒有過多抱怨簡陋的租住條件。不過,城中村的衛生、治安及消防隱患令人擔憂,在人員仍在不斷涌入的背景下,提升對其治理和服務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
簡陋住所“性價比高”
穿過一棟棟間隔不過兩米的“握手樓”,頂著頭上如同蜘蛛網般的電線,踏上墻壁貼滿小廣告的樓梯,打開一扇沉重的鐵門,霉臭味撲面而來,屋里熱如蒸籠。這是畢業后從鄭州來到廣州尋找工作的冀業霏和崔鳴鶴合租的地方,位于廣州大道北蟹山村內的“白領恒誠公寓”。
與路對面高檔花園小區形成鮮明對比,蟹山村內幾乎都是當地居民用于租賃的自建房,樓間距狹窄得近乎不見天日。到處都是價格低廉的雜貨店、小吃店、網吧和臺球廳,環境紛亂,而且如果沒有人帶領,很難在岔路叢生的巷子里找到這個“公寓”。
走進崔鳴鶴和冀業霏兩人合租的房間,室內僅有的電器是一個小型排氣扇和兩盞日光燈,角落里是一個轉身都困難的衛生間,潮濕發霉的墻壁上爬著好幾只蟑螂。由于不透風,在盛夏時節,記者呆不到3分鐘就已汗流浹背,崔鳴鶴開玩笑說:“這種居住條件就像電影《功夫》里面那個‘豬籠城寨’一樣。”
2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堪稱家徒四壁,只有一張床、一個小柜子、一個壁柜和兩個板凳。每天晚上,這兩個身高均在1.75米以上的男生,必須擠在一張1.5米寬、鋪著破舊涼席和發黃床單的床上睡覺。“采光不好,白天都要開著日光燈,而且每天起床基本摸不清外面是白天還是黑夜,晚上太熱了,有時候睡覺都開著門,反正沒啥好給人偷的。”冀業霏說。
廣州有100多個類似這樣的城中村。毗鄰一批知名高校的棠東村也聚居了大量未就業畢業生,這里外圍環境一樣臟、亂、差。記者跟著畢業于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來廣州找工作的莫受妙走進棠東村,眼見狹小的理發店、洗衣店和快餐店一間挨著一間,店鋪的毛坯墻上泛出霉斑,僅容三四人并肩行走的小巷污水橫流、垃圾成堆。
莫受妙租住的房子位于棠東村內一棟自建房的一層。這間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里,推門進去就是一張單人床和一張木椅,幾乎沒有什么家具和電器。屋外的車輛喇叭聲、小販吆喝聲等混雜在一起,異常嘈雜。但莫受妙早已習慣了:“有個地方住就不錯了,工作都沒找到,難道奢望去住高檔小區?”
這些畢業生向記者表達了相同的意思:雖然條件簡陋,但城中村的自建房租金十分便宜,一個月每人承擔的租金至多不會超過500元,便宜的才200多元,而且多數可以“付一押一”,相比一般要“付三押二”的正規房產中介,這樣的租房條件堪稱實惠。對于剛剛從學校畢業,又未能找到工作的他們而言,這樣的居住地點性價比已經十分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