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90后大學生曬生活費賬單:多數(shù)月花費低于1500

2013年09月09日15:22 | 中國發(fā)展門戶網(wǎng)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guān)鍵詞: 大學生消費 入學準備 數(shù)學科學學院 大學生勤工儉學 生活費 父母 校外實習 人際交往 家長態(tài)度 三件套

又到一年開學時,關(guān)于大學新生入學裝備的今昔對比日前熱傳網(wǎng)絡(luò)。上世紀80年代,包括書本、鋪蓋在內(nèi)的入學準備花費不足百元,而今動輒價值上萬的電子產(chǎn)品“三件套”卻幾乎成為標配。家長紛紛感慨現(xiàn)在供一個大學生投入不菲。而步入大學課堂后,相比十年前的80后大學生月花銷幾百元來說,90后大學生如今的消費狀況又是如何?北京晨報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月花費1000元到1500元之間是主流,相比兩年前的花銷有所增長。

調(diào)查

多數(shù)同學月花費

低于1500元

北京晨報記者近日針對北京在校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從有效問卷統(tǒng)計結(jié)果來看,大二至研一的同學多數(shù)都對自己的花費狀況“心中有數(shù)”,而記者走訪的多位大一新生則表示對于月均開支尚未形成明確概念,“剛到北京,還不熟悉環(huán)境,不知道一個月能花多少錢。”

參與調(diào)查的近百位大學生的月均花費,約四成在1000-1500元區(qū)間,26%在500-1000元,14%在1500-2000元,超過3000元的占1%,從未進行過估算的有3%。而花費結(jié)構(gòu)及各項所占比例的數(shù)據(jù)表明,用于包括伙食、日用品在內(nèi)的基本生活花費占月均消費半數(shù)左右,學習、休閑娛樂開支則均以占月均花費總額的20%以下為多,人際交往開支占月均花費總額20%-40%之間的人數(shù)約占一半,有4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消費狀況基本合理。

2011年,首都師范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師生做過一項“北京大學生消費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樣本容量約四百名北京高校學生,彼時數(shù)據(jù)顯示,月平均生活費為500-1000元的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52%,伙食費為300-600元的人數(shù)為總數(shù)的60%,即大部分被調(diào)查者的月平均生活費和月伙食費處在中等水平,過低或過高都不是普遍現(xiàn)象。

時隔兩年,主流學生群體的開銷也從當年的500元到1000元,變成現(xiàn)在的1000元到1500元。據(jù)介紹,2007年至今,大學生月平均消費支出整體水平呈上升趨勢,全國范圍內(nèi)的家庭收入提高和物價上漲是不可忽略的影響因素。

個案

大學生消費觀漸趨多元化

在大學校園里,有的學生家境殷實,出手大方;有的學生勤儉節(jié)約,但是該花錢時不猶豫;有的學生自力更生,平日打工,甚至還能倒貼家里;有的學生一門心思學習,賺取獎學金讓自己過得更好一些。這四型大學生,也基本代表了大多數(shù)大學生的消費觀念。

出手大方型

“不能打腫臉充胖子”

文科男,李方,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大四,月均花銷2000-3000元

李方家境較為充裕,大學月均花費中伙食費約占總額一半,另一半則以人際交往和學習為多,在娛樂方面花費較少。“我是紙質(zhì)書控,每月都有一部分錢花在買書上,也偶爾看看電影放松一下。”

除日常生活外,李方說,他在電子產(chǎn)品上投入較大,剛上大二就購買了單反相機并更換電腦,用以進一步精進攝影、平面設(shè)計等特長。“不是為了玩游戲或者盲目追求品牌,我爸媽也知道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都能在學習生活中提供方便,所以理解我,有時我們還互換設(shè)備。”他笑著告訴記者,自己學習取得優(yōu)異成績或者社團活動表現(xiàn)突出時,父母則會以獎勵的形式滿足他的需求。

“而且我喜歡的事物不會單以物質(zhì)衡量去斤斤計較。”大四退出社團時,他還將自己2000元的獎學金拿出一半請大家吃飯,“這錢花得不心疼。”

■家長態(tài)度:

學習消費是潛在投資

李方?jīng)]有每天仔細記賬的習慣,“不過我會記得錢包里有多少錢,尤其大的花銷,心里有數(shù)。”他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月均花銷處于平均水平之上,“很多時候我都會感到愧疚,因為知道爸媽掙錢不易。”李媽媽表示,兒子的消費在家庭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尤其學習方面的投入,是一種潛在投資。

越是得到父母支持,李方也越體諒父母,“我暗下決心更加努力,以后能給爸媽更好的生活品質(zhì)。”

節(jié)儉持家型

“錢要使在刀刃上”

醫(yī)科女,劉寧,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大五,月均花銷1200元

劉寧出身工薪階層,因受家庭成員影響,消費習慣較為節(jié)省。“我從小跟姥姥姥爺長大,那一輩老共產(chǎn)黨人都是艱苦樸素的作風,同時我爸爸是軍人,部隊生活也提倡勤儉節(jié)約。”她說,媽媽打生活費是采取一次性到位的方式,而四年來沒有發(fā)生過不夠花還要再次伸手的情況。

劉寧告訴記者,每月在校花費中伙食仍占大半,休閑娛樂和人際交往消費占總額不到兩成,投入學習資料的經(jīng)費相對高一些,每學期她需要400元用以購買教材和課外書籍。

她表示從不熱衷購買衣服,本著“得體大方”的原則,她通常會在換季打折時去商場選購合適的,而對飾品、化妝品更是無所謂,也就是偶爾嘴饞出去好好吃一頓,或約上一二好友游玩聊天會多花點錢。

大二寒假回家時,火車硬臥一票難求,劉媽媽心疼女兒為她購買了機票,而返校時,爸爸則堅持讓她早晨4點摸黑去售票廳排隊體驗艱辛。

■家長態(tài)度:

為孩子的節(jié)儉欣慰

“不管家庭條件怎樣,我覺得錢都應該花在刀刃上。”劉寧說,大三暑假,為開闊眼界見世面,她參加了一個美國旅行團,為期十天,“兩萬多塊錢我挺心疼的,但走一趟之后覺得成長很多,對社會的認識加深了,也比以前有主見了。”劉媽媽表示,這種花費值得,所以非常支持,“我會經(jīng)常囑咐孩子,該花的一定不能省,也為她的節(jié)儉感到欣慰。”

自力更生型

“養(yǎng)活自己理所應當”

理科女,張豫,北京大學,研一,月均花銷1500-2000元

張豫家庭月收入不到6000元,為減輕家庭負擔,同時爭取早日經(jīng)濟獨立,她早早就開始自己兼職掙錢。最初是周末去做數(shù)學家教,一小時100元,帶一個孩子每月800元,后來能帶兩個孩子,彼時這筆兼職收入生活費已能自給自足,加上學校的助學金可抵學費,自大二起,她就沒有再向家里伸過手。

張豫回憶,本科期間在校伙食費不貴,約為四五百元,學習資料則多來自師兄師姐的二手書,還有圖書館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我也很宅,娛樂和人際交往花費不多,但愛吃零食,積少成多就不是一筆小數(shù),偶爾還有沖動消費,比如看到喜歡的衣服,控制不住就咬牙買下。”她表示,已意識到這兩部分屬于不甚合理的消費行為,目前正在努力改進。

“我挺隨便的,就是500塊能活,2000塊也能花完那種類型,好在現(xiàn)在自己掙錢,不給家里添負擔。”她笑著說,“我的手機就是999元的國貨,東西夠用就行,不講究牌子。”

然而張豫也遭遇過手頭緊張,她表示這種情況下則會最先縮減自己的開支,“我可以吃素幾天,也可以不買衣服,但該參加的同學聚餐、活動不能省下。”

■家長態(tài)度:

姑娘比我們掙得還多

張媽媽介紹,逢年過節(jié),女兒都會用自己的辛苦錢給父母和妹妹買些小禮物,今年春節(jié)后,家里房子裝修,張豫又主動拿出1萬5千元幫襯家里,那是她在學校做成人教育老師和在校外實習積攢半年的錢。“我們給她花錢的原則是只要學習需要,堅決不能虧待,現(xiàn)在她自立了,他爸開玩笑說姑娘掙得比我們多,都管不了她了。”

精打細算型

“記賬理財是好習慣”

工科男,包全,北京理工大學,大三,月均花銷1500元

說起自己消費狀況,這個陽光的工科男自豪地告訴記者,“我?guī)缀鯖]花過不合理的錢。”包全介紹,大一時月均花費在1000元上下,其中伙食占到八成,剩下的部分則多用于購買基礎(chǔ)課的輔導書,“應付考試需要大量做題,一學期下來買書得300元。”而從大二開始,跟同學聚餐、看電影、逛街等人際交往和休閑娛樂支出開始根據(jù)需要略有增加。

包全說,對于花錢,自己不會稀里糊涂,甚至還曾有過為期半年的記賬習慣,“隨花隨記,清楚地知道花錢去向確實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用不著的或者沒什么價值的東西就不會再買了。”然而因為嫌麻煩,這個良好習慣卻沒有堅持。

包全表示,一直深感父母掙錢不易,他曾多次想做兼職掙外快,卻苦于難尋合適機會,所以他選擇努力爭取獎學金。“每學期都能拿一個,500、800、1100元的都有,也偶爾有個多的,得過一個5000元的之后去云南旅游,沒跟家里要錢,還給媽媽買了一個銀手鐲。”

他認為大學生消費隨意性大,而自理能力強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就是合理安排消費計劃,因此他也會嘗試通過預算提高理財能力。

■家長態(tài)度:

工資卡放心交給孩子

“打錢方面,我爸圖省事,就直接把工資卡給我,但我取多少錢、什么時候取的他都知道。”他回憶,小時候爸媽就很注意從不讓亂買玩具、不多給零花錢等方面幫他樹立不大手大腳花錢的觀念,而長大了也就放心他自己理財。包爸爸告訴記者,給兒子工資卡看似尺度大,實則出于讓孩子鍛煉當家的考慮,而在吃穿上,他則認為不該過度節(jié)省,“太過便宜的食品、衣服,不能保證質(zhì)量,對孩子身體有害。”

專家說法

大學生勤工儉學是好事,可上大學期間是否一定要去做個兼職賺點錢,才對得起辛辛苦苦的父母?專家表示,兼職并非必須,但對于父母給的錢應該認為是借貸性消費,不能亂花父母給的錢,但是在基本生活和學習上面,該花的錢不能省。

要有借貸性消費意識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jīng)濟系副教授黃敬寶曾對大學生消費狀況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在校期間花費的經(jīng)費來源90%以上仍為父母提供,勤工儉學、獎助學金比例微小,而對于業(yè)余兼職的看法,三成被調(diào)查者表示“迫不得已才找”,五成表示“有機會會找”,兩成表示“想找而沒有機會”,“完全沒想過的”僅占2%。

黃敬寶分析,客觀來講大學生在經(jīng)濟上對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是合理的,畢竟應以學習為主業(yè),不能為了掙錢而本末倒置,同時因缺乏社會經(jīng)驗,工作機會有時也難尋,但從主觀上,仍能看出大學生獨立意識不強,數(shù)據(jù)顯示想通過兼職來減輕家庭負擔的只有四分之一,也說明這種對父母的依賴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我對于大學生消費的基本觀點是,仍要以學業(yè)為主,不能過于追求享樂,同時應避免給家庭帶來難以承受的經(jīng)濟負擔,該節(jié)省的應該節(jié)省。”黃敬寶認為,除基本生活和學習之外,大學生在休閑娛樂與人際交往方面的開支不可避免,“其中一部分也確實屬于應該花的錢,但這個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于把握適度原則。”他舉例說,對于節(jié)假日去外地旅游的想法,建議優(yōu)先就近將京城玩遍,“花較少的錢也能很好地達到游玩目的,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一定要去外地甚至出國游玩,學生應有明確的‘父母給錢屬于借貸性消費’的意識。”

消費主義并非主流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理事、青少年社會問題專家吳魯平告訴記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科研經(jīng)驗和與大學生的交流,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總體仍較為理性,盡管有一些隨意性和盲目性存在,但消費主義并非主流,“畢竟可支配收入有限,行為上比較普遍的是沖動消費,而實際在心理上的消費主義傾向卻要比行為上的消費主義傾向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這就需要加強心理方面的調(diào)節(jié),對自己的消費能力有一個切合實際的預期值,避免攀比。”

關(guān)于消費金額與各項支出比例的合理范圍,他認為個體差異的主要原因為家庭收入和教育觀念。“大學生消費分為三個遞進層級,生存、發(fā)展和享樂,最優(yōu)先保證的當然是生存,其次是發(fā)展,所以在基本伙食和學習方面的開支,只要必要就應該正常花費。”

吳魯平說,除基本生活和學習之外,大學生在休閑娛樂與人際交往方面的開支也無可避免,但關(guān)鍵就在于把握適度原則,不該鋪張浪費時一定不能大手大腳。

記者所做問卷調(diào)查中涉及大學生對于父母提供在校期間花銷的態(tài)度,無一選擇“心安理得接受,并隨心所欲花錢”,51%選擇“花錢多了會覺得愧疚,少則不會”,17%選擇“偶爾想到父母不易,但該花還是照樣花”,32%則表示“一直深感父母掙錢不易,非常注意節(jié)約”,這一結(jié)果在吳魯平看來也較令人欣慰。

理財規(guī)劃方面,半數(shù)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同學承認“從未記過賬”,三成表示“偶爾心血來潮會記賬”,只有12%稱“長期保持記賬習慣”,不記賬的理由多為“沒作用”、“嫌麻煩”、“費時間”。吳魯平對此建議,大學生可通過預算和記錄的方式反思自己的開支是否合理,同時在根源上樹立節(jié)約和適度消費的觀念,努力克服盲目性,在既定的消費支出約束下合理調(diào)整消費結(jié)構(gòu)。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本期策劃 王彬

本版撰文 晨報實習記者 鐵瑾

本版攝影 晨報記者 李木易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