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背景>>>
武漢三次
成立乙烯辦
乙烯項目預留用地40年
“1970年,武漢就提出上乙烯項目。”昨日,老石化人、武漢化工區顧問湯禮忠回憶:“執著追求背后,是化工之母乙烯的基礎地位,以乙烯為核心的化工產業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武漢化工區負責人介紹,專門的乙烯辦在武漢成立過三次,“七五”、“八五”規劃中,武漢支柱產業發展戰略中,鋼鐵、汽車、石化三大產業雷打不動。
洪山北湖地區一塊約3平方公里的土地,40年來歷經多次規劃調整,但武漢一直為乙烯項目預留這塊地。
2010年,80萬噸乙烯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在北湖地區,過去的田野風光被林立的廠房車間、管廊交錯的化工裝置取代,L型的核心廠區出現在藍天白云下。“核心廠區面積相當于409個足球場,是過去武重建廠時面積的6倍。”湯禮忠說。
3年緊張的建設過后,昨日,武漢高端化工行業的核發動機正式“點火”。
“投產半年大約就能實現30萬噸的產能,銷售額約100億,今后,武漢將告別大城小化工的尷尬。”他說。(記者 吳昊)
核心機組全部國產化
打破乙烯設備
51年“洋壟斷”
昨晨,武漢80萬噸乙烯一次開車成功,與此前的大型乙烯項目不同,武漢乙烯核心機組全部國產化,此次的開車成功,打破了我國乙烯設備51年“洋壟斷”。
武漢乙烯核心“三機”全部從沈鼓集團定做,操作工藝包、裂解催化劑也全部使用國產,“以購置費為基數,武漢乙烯國產化率高達87%。”武石化副總經理鹿令義說。
“上世紀70、80年代,我國建乙烯,不僅全套技術靠引進,連工廠的螺絲釘都要從國外進口。”中石化一位專家回憶:“由于技術落后,國外制造商對國內采購設備的交貨期從一年延長到兩年,價格也上漲近一倍。”
和設備同樣“昂貴”的,還有配件,再次購置配件,外商售價通常會在原價基礎上翻幾番。
首次使用國產設備,意味著風險增加。昨日開車過程中,武石化兩位副總經理坐鎮現場。“自己的飯碗主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化工行業專家表示,武漢乙烯項目一次開車成功,將成為中國今后新建乙烯項目的標桿。(記者 吳昊 通訊員 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