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人民網北京8月12日電(記者林露實習生王玉雪)今天,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中小學生暑期生活‘診療’”圖,針對“無計劃無人管”、“‘上不完’的輔導班”、“‘宅’一族”、“‘候鳥’生活”等不健康的假期生活進行了解讀,并提出建議。
“無計劃無人管”是指自主意識很強、隨父輩生活但父輩對他們失去了約束力的學生,假期內嘗試各種新奇項目,如留戀游戲場所或結伴游泳等。而這些活動的不可預知因素太多,危險系數也很高,并且出入游戲場所與社會閑散人員過多接觸,學生可能或沾染各種不良嗜好。
“‘上不完’的輔導班”是指家長比較嚴厲而且對其寄予了過高希望的學生被家長要求假期補課或者學習其他技藝。但是被家長安排的暑假一旦過于枯燥或者不符合孩子的喜好,大多數會遭到孩子的抵觸,從而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
“‘宅’一族”當然是指學生暑假期間大多數“宅”在家里,他們不是寫作業就是玩電腦或者看電視。眾所周知,沉溺于電子產品會造成視力下降,并且,目前電視節目以及互聯網上的信息,有很多并不適合未成年人。在沒有適當引導的情況下接觸,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候鳥’生活”則是指父母在外打工的學生,一到假期就做“候鳥”飛到父母身邊,到大城市見識一下世面的情況。雖然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暑期能夠與父母相聚是很美好的事情,但是由于家長仍要忙于工作,孩子假期生活多單調、乏味;而且缺少照顧、容易帶來生命安全問題。
針對暑期生活的“四種病”,教育部網站還開出了“藥方”:學生應“自我主張”,主動計劃假期內容,針對自己的喜好設置主題,并征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家長應“積極響應”,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暑期生活中,鼓勵有益的實踐活動,及時制止有危險的項目;教師應“科學引導”,作為更了解學生身心發育狀況的群體,對各類教育活動也更為熟悉,可以多建議引導學生參加科學的暑期實踐;而且全社會應“大力支持”,暑期,學生投入到社會的“大課堂”之中,全社會都應該關注,支持對他們學習了解社會生活有幫助的行動,如開放部分學習場館、科學組織活動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