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武漢7名高中生提出智能排水防內澇法入圍哈佛決賽
校門被淹想去“探地”
排水對策闖進國際決賽
7名高中生,結伴組成“馬里奧聯盟”,到3米深的下水道一探究竟,不僅繪出武漢漬水內澇重點分布圖,還提出智能排水防內澇方法。昨天,省人大代表甘金華約見這幾位小朋友,還與他們一道到東亭小區(qū)現場查看下水道疏浚,隨后,將有關建議呈送省人大議案組。
聯盟執(zhí)行組長譚睿其今年16歲,在武漢外校讀高二,他說,“馬里奧”是游戲“超級瑪麗”中的神奇管道工。希望能像馬里奧一樣,弄清武漢地下水道的奧秘。
去年11月17日上午10點鐘,他和隊友、來自武漢中學的高二學生、同樣16歲的劉宇熠一道,在水務工人帶領下,鉆入徐家棚附近一個下水道,深達3米處,做了一回馬里奧。
水務工人拿著手電筒走在前面,譚睿其和劉宇熠裹著厚厚的防水服緊隨其后,耳邊是嘩嘩的流水聲,譚睿其低頭觀察,濁水漫過腳踝,酸腐氣味涌動。他們發(fā)現,下水道里,油垢和樹葉等雜物很多,容易形成堵點。
他們還和隊友一道,到二七路等處查探排澇情況。譚睿其說,前幾年,一下大雨家門口就淹了,有一年,學校門口也淹了,那時起,“就想看看水在地底下究竟是怎么流的。”
7名隊員中,6名來自外校,一名來自武漢中學。雖然家長很開明,但這種調研很費時間,劉宇熠說,“家長有點不同意,認為心思要放在學習上。”
機會來了。去年10月,他們獲悉哈佛大學和清華大學聯合推出一個名叫“中國大智匯”的課題研究比賽,他們決定以“武漢智能化排水”作為參賽項目。
通過各種關系,他們找到武漢水務部門調研,除進入下水道外,還進行了問卷調查。經過多次和水務部門溝通,去年11月份,譚睿其和隊友們獲準進入秦園路等處的下水道開展調研,發(fā)現一些較老社區(qū)雨水與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混雜。此外,他們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武漢大學、水果湖、青山和平大道和二七路等地區(qū)是漬水最明顯的區(qū)域。由此繪制出武漢內澇圖。
為找到解決方案,他們先后借到大量專業(yè)書籍,并找到武大、武昌水務局等向專家求教,形成長達1.3萬字的中文論文報告和8700個單詞的英文論文,制成圖像版的解說,分析武漢內澇形成背景原因。
他們提出解決城市排水方案中,有一條針對家庭污水處理:通過在盥洗盆下方的排水管內安裝過濾裝置,降低后續(xù)處理的難度,顯著提高污水處理效率。譚睿其說,這樣能有效防止油污流入下水道形成堵塞,這就是鉆下水道調研獲得的啟示。
去年12月21日,他們收到來自美國的郵件,告知成果進入決賽十強;科研報告也得到武大資源學院教授與武昌區(qū)水務局有關專家好評。(武漢晨報 記者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