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我省異地高考政策從2014年起施行,2011年入學的高中生將是首批經歷者。4日,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據測算,2014年最多會有1.5萬名外省戶籍的學生在山東參加高考。上述人士強調,放開高考戶籍限制后,我省考生并非沒有壓力,希望部屬重點院校能給山東更多招生計劃。
4日,省教育廳副廳長宋承祥再次明確了異地高考“門檻”,即必須有山東省完整三年高中階段學習經歷,且具有山東省高中階段學籍,兩者缺一不可。他說,我省異地高考方案的出臺經過了大量的調查和論證,并多方咨詢意見。
談及政策決策背景,宋承祥說,很多外地戶籍的孩子從小在山東求學,父母也在山東工作,為當地發展做出貢獻,因此,他們應當享受與山東居民同等的待遇,而不應在高考上制造障礙。
由于擔心外地戶籍學生涌入會侵占本地教育資源和升學計劃,“北上廣”推進異地高考改革的進程異常艱難,異地高考政策“京籍PK非京籍”廣受關注。
宋承祥表示,很理解北京、上海等地政策出臺過程中的壓力,“事實上,我省放開高考戶籍限制,山東學生的升學也必然面臨更大的競爭,政策出臺過程并非毫無壓力。”
據了解,我省是人口流入大省,在政策出臺過程中,家長和考生的承受能力是決策者重點考慮的。據山東省教育部門測算,2014年最多會有1.5萬名省外考生在魯參加高考。
宋承祥介紹,目前,高考招生計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來源于國家重點高校,這就是俗稱的所謂優質教育資源;二是地方主辦的高等院校。“目前,重點院校提供的招生資源在我省考生中競爭激烈。”宋承祥說,希望這部分院校能為山東考生提供更多錄取機會。
隨著外來人口流入的增多,宋承祥認為,今后外地戶籍的高考生將會給山東本地學生升學帶來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在鼓勵各地出臺教育公平政策的前提下,還應做好招生制度改革等各方面工作。(記者 徐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