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異地高考壓力不一,如何“啃”下硬骨頭?
繼黑龍江、安徽等地打破戶籍限制開放異地高考后,北京、廣東最新出臺的政策則顯示,外地戶籍考生暫不能在當地報名參加高考。
備受關注的異地高考,該如何尋找教育公平的平衡點?各地情況不一,如何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推進,成為考驗改革政策制定者的一道艱難考題。
“試水”:京粵外地戶籍考生暫不就地報名
和眾多家長期待的政策不同,北京教育考試院21日出臺的政策規定,明年高考報名須具有本市正式戶口。雖然異地高考方案并未出臺,但這已表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中的非京籍考生暫不能參加北京高考。
按照國家關于異地高考政策出臺的時間表,31個省區市年底前要因地制宜出臺異地高考政策,解決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高考的問題。
年底期限漸近,北京市教委目前仍表示方案“正在研究中,現在不便透露”。一些進城務工人員在失望的同時仍未放棄期待,不過眼下“孩子究竟該在哪報考”,成為他們的最大困惑。
來京工作已11年的非京戶籍考生家長張先生說,孩子在通州一所示范性高中就讀,北京暫時不允許孩子報名,而老家的高考報名又已結束,這該怎么辦?
11月22日,廣東公布的政策同樣規定,非本省戶籍考生高考報名仍未放開。就在同一天,上海公布,有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參加該市社保等,但積分指標體系并未公布。
此前,黑龍江、安徽兩地的政策都打破了戶籍限制,設置了異地高考的基本門檻。如黑龍江規定“有合法職業和穩定住所(含租賃)”,隨遷子女“連續就讀3年”,而安徽則只要求隨遷子女在該省有完整3年學籍。這讓人們對異地高考的改革寄予了更高期望。
但是,作為外來人口較多的京、滬、粵等地,推進異地高考的政策則顯得較為謹慎,這表明教育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超乎想象。
難題:現實與期待緣何存落差?
有關人士最新表示,異地高考的問題和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
由于外來人口眾多,一旦全面“開閘”異地高考,將會對當地的教育資源等系列問題形成巨大沖擊。因此,教育改革既要考慮改革力度,又要考慮群眾的可接受度,循序漸進,不停頓、不折騰、不倒退,避免大的波折。
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認為,從教育公平角度而言,考生不論戶籍在哪,都有在學習地參加高考和錄取的權利。但一旦打破戶籍限制,又將帶來“高考移民”等新的不公。加之涉及部分城市和地區的戶籍優惠,改革阻力可見一斑。
對于京、滬、粵等壓力大的地區而言,當前最現實的難題是,在教育資源“一池水”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如何科學有序打通閘門,既減少不均衡的落差,又不引起無謂的波瀾。
改革的口子要開多大?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京外來人口在基礎教育階段存量約47萬,廣東省則是339萬,口子開多大,接受數百、數千還是上萬名新考生,牽扯多方神經。
黑龍江省招考辦副主任車行全說,開放異地高考后,黑龍江僅僅迎來189名符合條件的考生報名,人數沒有想象的多,影響在可控范圍內。
一位東部某省教育廳責任人說,像北上廣外來人口多、高校資源富集,壓力最大;對浙江、江蘇等東部地區而言,外來人口和壓力次之;像黑龍江、安徽等地屬于人口輸出省份,壓力最小,改革推進的力度也會快些,正因為各地情況千差萬別,才導致目前改革推進力度不一。
教育資源的承載力有多強?北京市城區教委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北京城區教育承載力已經接近飽和,以往投入按照戶籍學生配置,而非按照激增的外來人口需求。“如把握不好尺度,幼兒園嚴重不足、小學入學高峰等問題難免加重,初高中階段連帶效應也將出現。”
改革推進的時間表如何確定?此前,江蘇、安徽等省份明確異地高考在2013年執行,山東、江西表示異地高考方案2014年實施,這表明,異地高考的時間表不統一,“你改他不改,你早改我晚改”,影響改革的公平性和總體效果。
攻堅:教改就要“啃”硬骨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專家認為,推進異地高考是邁向教育公平的大勢所趨,必須迎難而上。
“改革遇到困難很正常,不能因此就退縮、拖延,而應該積極應對,找準各方利益的平衡點。”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學籍認定最長不應多于6年,要讓真正隨父母務工上學的考生得到資格認定,把利用金錢、權利能夠隨時拿到學籍人排除。同時鑒于今明兩年的特殊性,可考慮采取部分臨時措施,允許補報消除公眾顧慮。
針對異地高考可能引發新一輪高考移民的擔憂,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景斌表示,要從根本上認識高考移民和隨遷子女的本質區別,前者為參加高考而移民,后者的認定前提是隨遷,要求在當地高考。
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認為,為了防止為子女空掛學籍、偽造虛假工作證明等問題,應推行電子學籍,進行聯網核查、信息公開,并對各地招生計劃指標進行動態調整。
加大教育投入是實現升學機會均等的重要保障。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李曉明教授認為,可考慮在大城市首先開放高職教育,逐步降低由職業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門檻,使更多“農民工二代”獲得在城市發展的一技之長。
儲朝暉等專家還表示,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促進各地考生升學機會的平等。在目前全國平均錄取率超過70%的情況下,穩步推進異地高考,更廣泛地推進自主招生,建立公開、透明、專業的招生體系,有利于實現更大范圍的教育公平。(記者劉景洋、丁靜、凌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