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專家:少數利益受損人群應選擇讓渡
2003年,相關文件出臺允許隨遷子女在當地進行義務教育。近10年過去了,當時就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孩子正面臨或者即將面臨高考。依照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1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共1260.97萬人。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社會學家關信平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異地高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京津滬等地區的市民已經習慣享受比外地更加優越的高考資源,當越來越多的人要求公平、平等的重新分配資源時就產生了矛盾。
關信平認為公平意識是解決異地高考問題的關鍵。人們關心的“不在于個人獲得的機會多大,而是在于與別人的機會是否一樣”。所以他建議可以把報考放開,根據報名情況調節名額,讓各地的錄取比例接近,各級學校的錄取比例也接近。
但調節錄取名額有待中央政府統籌安排,關信平稱,異地高考政策的制定符合我國制定公共政策的共同特點:先地方,后中央。
“各地方政府做到一定程度,中央才能出臺統一方案。”由于各地高考資源、教育水平、流動人口數量等因素差異較大,各地方政府需要先根據自身情況對異地高考事項作出調整方案,隨后中央才能統籌安排。
關信平表示,少數利益受損的人群應該在社會公平的基礎上讓渡一些利益。并且提出,由于擴招等因素,京津滬等地區的考生是在總量增加的情況下,增加的幅度相對少一些。(記者申亞欣 實習生 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