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新京報記者 王佳琳
對話
“條件設置不能過于苛刻”
新京報:教育部公布隨遷子女當地高考三項條件,多少孩子會受益?
張千帆(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曾就解決“隨遷子女就地參加高考”問題向國務院遞交建議書):教育部剛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達1260.97萬人,2010年為1167.17萬人。因為各地制定時間表和條件,可能很多孩子無法受益,如果能有一半孩子受益就不錯了。同時,留守兒童可能會轉換為隨遷子女,這個規模也在不斷變化。
新京報:把制定時間表的權限交給各地,是否會有一批隨遷子女仍要掉在不同時間表的夾縫里?
張千帆:普遍有這個擔心,怕地方設定的條件過高,過于苛刻。社會各界尤其是隨遷子女的父母要盯著當地政府,不能在年限設置上搞得太長。山東的方案比較好,2014年實施這一政策,絕大多數省份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即便京滬要“進一步摸清底數,掌握非本地戶籍人口變動和隨遷子女就學等情況”,但我認為不應延遲太久。
新京報:對父母、孩子設置諸多條件,這些設定是否苛刻?
張千帆:這本來是對隨遷子女的一項政策,不能對家長要求過于苛刻,不能在這些問題上要求年限過長。如果父母不在當地工作,小孩很難在當地就讀。父母工作的性質不是那么重要。對學籍也不能要求年限太長,否則會導致相當一部分隨遷子女享受不到這個政策。
新京報記者 郭少峰
作者:郭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