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暑期的昆明很少有悶熱天氣,在福德村附近的一個路口,有一家當街小吃攤,下午三點多的時候一個客人也沒有。一名七八歲的男孩和一對夫婦坐在隨意擺放的小餐桌旁,車流和人流擁堵在本就不寬的路上。
這個男孩叫小康,家在云南曲靖,和做小吃生意的父母一起生活在這里。小康的父母從2008年以來,一直就在街邊經營這個臨時的小吃攤。
開學就要上三年級的小康顯得有些靦腆,小康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不算很好,但他對這個并不太在乎。
“上學的時間是用來學習的。放假了,玩才對?!毙】嫡f,這天他只吃了一頓飯,中午就在附近的同學家里玩。放假之后,他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了。
媽媽在一旁用生氣的口氣說:“就是愛玩,放假了晚上睡得晚早晨起得晚,也不好好在家做作業,不知道去哪里瘋。我們也沒有時間管他,就全靠他自覺了?!?/p>
在福德村,像小康這樣的孩子隨處可見。他們有的是跟隨在城市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就在附近的小學讀書;有的則是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寒暑假的時候才會和父母團聚。不上培訓班、沒有夏令營,在街頭巷尾的“根據地”,他們過著自己的假期生活。
據當地一位從事社區兒童工作的社會工作者介紹,到了暑假,城市的流動人口子女不少處于“放養”狀態。孩子們就在街邊活動,雖然自由自在,但也面臨很多安全隱患。如果社區能夠有一個供孩子們玩耍的公共場所或者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家長們會放心很多。(記者周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