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6月19日,學者許紀霖發表微博稱:“據我在法國留學的博士生透露,今天是法國“高考”(BAC)的第一天,考試內容為“哲學”,總共4個小時,就一特定題目撰寫論文。我現在才知道,為什么法國有這么多的哲學家,而中國只能盛產應試者了。”此條微博引發大量網友熱議,截至發稿已被轉發11690次。(和訊網6月20日)
據悉,哲學類題目分為文科卷、理科卷、經濟社會科卷等。【題目節選】文科卷:1、人們通過勞動獲得了什么?2、所有的信仰都是與理性相悖嗎?理科卷:1、我們是否有追求真理的義務?2、沒有國家我們是否會更自由?經濟社會科卷:1、是否存在與生俱來的欲望?2、工作僅僅是為了有用嗎?網友們評論說:“獨立的思想就是這樣培養的!”“我們的教育缺得太多!”
很多網友認為,法國高考值得我國借鑒,他們主張發散性思維,比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強太多。
@傲虎出山:我感覺這些題目與我國高考作文題或者有關文科考題沒有什么區別,怎么就是開放性考題呢?有的人還由此引申說我國高考只能培養應試人才。我看沒有那么玄乎。我倒是認為他們這些考題與社會生活比較接近,題目很有意思,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漫漫求索兮:這樣的考題就是告訴我們:1、考題應該沒有標準答案;2、人首先應該會思考,不然縱然讀到博士也沒用。
@揚州年糕:考得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己的見解,比我們死記硬背的考試有意義多了!
但也有網友認為,“題目不錯,但這種開放性主觀題在不同閱卷老師那里可能得分不一樣,未必比客觀題公平!”(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