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高考:60年的歷史記憶
■每日一評
每一代人,都有屬于那一代人的高考。考生和家長都希望通過高考尋找的公平與正義,就是公眾對高考的永恒期待
中國教育在線日前發布《2012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近4年全國高考人數下降140萬,高考中“三放棄”,即放棄報名或考試、放棄志愿填報、放棄報到現象日趨普遍。(中國廣播網6月6日)“上世紀70年代一本練習題,一碗綠豆湯,高考花費5角錢。2011年高考前請一對一補課、訂營養餐,租學區房花費4萬元…… ”這是最近網上很火的“高考成本變遷示意圖”,從5角錢到數萬元,這不僅僅是高考成本的變遷,還有心態的變化。(6月6日《河南商報》)
每一代人,都有屬于那一代人的高考。參加高考的人數、社會上流行的報考專業、讓你措手不及的高考作文、高考命題方式以及參加高考的成本,每年都在發生著變化。這些內容,都會成為每一代人的特有記憶。加之高考前后的喜怒哀樂,共同構成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每年6月份,我們都可以拿出來回味。
今年的高考,也有自身的特點。其一,高考人數連續4年下降,并且數目驚人;其二,與人數持續下降形成反比,參加高考的成本卻上漲幾萬倍。人數上的變化,會讓人感覺到高考競爭壓力的變化,會慢慢讓學生學會“用腳投票”,一些大學也會在數年之后面臨生源枯竭的尷尬,再過幾年,一個人參加高考不會再為上不上大學而擔憂,只會為上好大學還是差大學而發愁。雖然高考的成本增大了不少,但正如白巖松所說,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沒有高考,你們競爭不過富二代”,高考仍然是許多學子走出山溝和農村,尋找體面生活的最好途徑。
高考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著變遷。可是,萬變不離其宗,有些東西永遠不會在高考之中暗淡。高考,目前來看,仍然是最公平的考試制度。廣大考生與家長都希望通過高考尋找的公平與正義,就是公眾對高考的永恒期待。即便今年的高考人數降到了900萬,但高考仍然還是我國第一大考。雖說現在的高考制度存在著不少問題,但又不得不承認,對于大部分“貧二代”“農二代”來說,拒絕參加高考無異于固守貧困。高考畢竟寄托著大部分學子的夢想,這樣的高考雖顯得有些超載,但只要確保公平正義,高考就可以成為高三學生實現夢想的那個“龍門”。
每年高考之前,教育部門總免不了進行一些“反舞弊、查加分”之類的嚴打行動。在筆者看來,這些行動確實從信心上給大部分考生以心理安慰,但坦白講,這些行動成效還有待繼續提高。高考作弊、舞弊案件,是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形式不同”的命題,打擊高考作弊、舞弊,絕非像我們想象中那么簡單。5月29日,教育部公布了修訂30處的《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加大作弊懲處力度,規定今年起如考生嚴重作弊,將被“禁考”3年。應該說,這樣的處罰力度,不可謂不狠,可是倘若我們要問一句:“禁考3年”能夠讓今年的高考規避舞弊事件嗎?估計說“能”的底氣仍不太足。
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光輝。誠如斯言,更要明確,真正的公平正義,當從具體的細節抓起。對于高考而言,應該從每一個考場抓起,各級教育部門都要對考場內外的所有現象睜大眼睛,時刻保持對于舞弊現象的戒備心,并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高考最大程度上的公平正義。另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確保高考公平沒有終點可言,諸如高考非法移民、高考“加分俱樂部”等現象,也值得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