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閱讀提示
從1999年開始,我國推出了職業指導師資格考試,并要求從事這一職業的人員必須在2005年前全部執業上崗。
截至2009年,我國取得職業指導師資格的只有一萬人左右,高級職業指導師不足500人。統計顯示,我國職業指導人員與就業人員之比約是1∶15萬,遠不能滿足就業大軍的需要。
現狀 1∶15萬凸顯巨大缺口
在我國,職業指導行業是由于生產力不斷發展導致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調整而產生的新型服務業。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加大,教育部相繼出臺相關政策,要求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加強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從2008年開始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職業指導師隊伍。
然而調查表明,我國高校極其缺乏專業的職業指導師,任職者多數是由學校行政人員輪崗和剛畢業的學生組成。他們大多數未經培訓就上崗,不能對畢業生進行規范的職業能力培訓和進行專業系統的職業指導,指導工作主要局限在簽協議、行政審核、公布就業信息、聯系就業指導講座等行政性的活動方面。而中小學的職業指導工作尚未開展。學校的職業指導隊伍急需建立,現有職業指導人員急需提升專業水平。教育行政部門的職業指導中心和社會上的職業中介機構也同樣面臨著對專業人才的強烈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共有職業介紹機構26000余家,對職業指導人才的需要十分迫切。200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取得職業指導師資格的只有一萬人左右,高級職業指導師不足500人。但與我國一、二、三產業7.4億就業人員和每年新增1000萬勞動力相比,面臨的是職業指導人員與就業人員1∶15萬人以上狀況。而美國2002年有17.5萬名職業指導師,與勞動力市場就業人員的比例為1∶500人左右。根據教育部標準和發達國家成功經驗,按1∶500人配置一名職業指導師,我國需要150萬名職業指導師才能基本滿足職業咨詢業的市場需求。
問題 缺乏專業化培訓
職業指導是為在校學生和在職人員的職業發展、求職者擇業、就業和用人單位招聘人才,提供咨詢、指導和援助的專業性活動。職業指導的對象是勞動力市場中的供求雙方,職業指導的目標是個人的職業發展和用人單位的人盡其才。職業指導不只是就業指導,而是應伴隨人的整個職業生涯歷程,具有更深層次的教育引導功能。職業指導的具體活動包括開設職業輔導課程、幫助求職者尋找職業信息、一對一或團隊職業咨詢、對就職人員的心理測評、對職業發展的專業化建議、為用人單位規劃職業發展通道等。職業指導人員的勝任特征的研究表明,從事職業指導的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悉常用的職業指導方法和技巧;熟悉勞動力市場的政策文件、勞動法,了解我國具體國情;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具有職業道德;掌握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顯然,接受專業化的培訓是職業指導人員從業的前提條件。
我國沒有負責職業指導培訓和管理的官方機構和行業學術團體,高等學校也沒有對職業指導人員的專業教學和專向培訓。目前,職業指導師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證的資格考試,它無法代替專業教育和培訓。
建議 設置專業碩士
設置職業指導專業碩士學位是培養職業指導專業人才的最佳途徑。專業碩士學位教育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形式,與一般意義上側重理論、學術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不同,其重要的特點是職業指向性明確,為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置,目前已有18種專業學位。職業指導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專業研究領域,它要求從業者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和理論水平,不適合本科教育,非常適合開設專業碩士學位,但目前在我國的專業學位體系中卻沒有一席之地。
建議國務院學位辦將職業指導專業定位為研究勞動力市場個體職業生涯成長發展規律、職業指導技術方法和手段,從而為學生、在職人員提供職業選擇、職業轉換、職業發展等方面服務的研究領域,融合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從社會、勞動力市場、組織、個體多個層面研究個體的職業發展問題,為中小學、高等學校的職業指導中心、勞動力中介機構、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的職業指導中心、各級組織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培養中高級職業指導人員。
我國很多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高等院校,都具有設置職業指導專業碩士的資格條件。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為例,它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集中圍繞勞動力市場相關問題開展教學與研究的特色學院,原有勞動經濟系、人力資源系、勞動關系系、社會保障系,2009年又率先設立了職業開發與管理系。這五個系學科上有交叉、有聯系,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研究平臺。在這類院校開始試行,然后逐漸在全國推廣設置職業指導專業碩士項目,應當說是完全可行的。(吳 江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