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對于海歸和所涉及的社會諸多方面來說,責任、務實和情懷顯得尤為重要。責任必須承擔和想要承擔的……
引進海外人才要找準時機,用誠意打動他們。圖為2011年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河北行,主辦方特意選在年末舉行,就是為了配合廣大海外學人的時間表。大家的感覺是,這次活動規模不大,但對接實在,不是在走過場。
舉辦一場成功的海外引才活動,需要層層落實細節,多方共同承擔責任,齊心協力。2011年12月27日,這是我們今年報道的最后一場海外引才活動。是工作人員的默默付出,才有了海外人才的順利回國和對接。圖為2011年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活動中,我們在現場還能看到工作人員一直在細心核對、修改活動相關材料。
☆編者按☆
2011年年初,“海歸創業”版提出了本年度的兩個關鍵詞:“歸”和“新”。
對于“歸”,我們解釋為海歸的歸時、歸因、歸之顧慮以及他們的歸之方向;對于“新”,我們取積極向上新氣象之意,關注海歸新貢獻、創業新機遇和引才新思路。
回顧這一年的報道,可以發現:海歸之“歸”和“新”,各級政府引歸促新,更加彰顯出海歸人才對祖國、對社會、對故鄉、對家人的責任。同時,海歸擇業、就業、創業,各級政府選才、引才、留才,“歸”和“新”中更強調務實。飽含著對家國的熱愛,對夢想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海歸創新創業,真摯情懷的推動力越來越強。
而2011年是國際局勢動蕩不斷、變幻莫測、險象環生的一年,穩定國際形勢,解決國際爭端,謀求國際發展需要更大的責任感、更加務實的姿態和更博大的情懷。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十二五”)的開局之年,2011年需要更有責任感、能干實事、想干實事的海歸加入創新發展的大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社會繼續向前發展。
引導海歸創新創業是各級政府應盡的義務。創造經濟、社會價值也是扎根國內各行各業的海歸必須承擔的責任。2011年,在各項政策的引導下,海歸帶著理想回到祖國,不僅為自己的發展而奮斗,而且越來越多地活躍在公益領域。
政策依然先行一步
毫無疑問,在引才引智、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政策依舊是先鋒。制定切實可行的引才政策和機制;挖掘地方資源,并將其推介出去,這些都是各級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十二五”規劃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7大領域作為重點發展對象。這些戰略性新興領域對于海外高層次人才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為此,本報組織了《關注“十二五”戰略新興產業系列報道》,解讀五年規劃,剖析海歸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關于支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意見》頒發,對支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提出了政策性意見,標志著涵蓋了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回國創業、為國服務三位一體的國家政策體系初步形成。(詳見《海歸創業獲保障》本報4月21日)在此基礎上,《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未來5年內國家對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的具體部署。(詳見《圍繞五大領域,吸引50萬海歸》,本報9月1日)而留學人員中不乏通過國家公派留學方式走出去的,他們的歸來延續了學科人脈,創新了學科方法,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人才交流和合作。自1996年以來,我國國家公派留學共選拔了91560人,目前仍在外學習的有23700人,按期回國率平均為98.23%。(詳見《國家公派留學的歸來價值》,本報10月20日)
有了國家層面的大政方針做后盾,地方也盡職推介自己,展示本地特色與優勢。這些宣傳和推介,讓遠在海外的英才有了更多的參考資料,讓他們有了更充分的選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