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手機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發展模式,以其特有的便捷性成為人們接觸網絡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隨著微博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觀念等都深受手機網絡的影響。日前,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座談和訪談等形式,對浙江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等10余所大學學生進行了調研,發現手機網絡的使用已經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調查發現手機上網的新動向、新特點
調查發現,手機上網在高校學生中較為普遍。每天都上手機網絡的學生比例占了三成,一周3—5次的學生達到一半多。學生們認為,便捷性是他們選擇手機上網的最主要因素,有幾乎六成的人認為手機上網比電腦方便。在手機上網經常使用的項目的調查中,基本的人際聊天功能區域,達到了調查人數的85%,其次是通過手機網絡瀏覽資訊和新聞,占65%。值得注意的是,通過手機上網發微博的潮流也在日趨盛行,占到45.6%。聊天、資訊和微博成為手機上網的三大功能。
在使用手機上網跟進時事熱點的調查中,41%的學生認為自己會受網絡上一些熱點話題觀點的影響,其中不確定的人數也達到了32%,認為不會受影響的只有27%。這暗示了手機網絡的不良訊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正常判斷。
在學生自評手機上網對學習的利弊調查中,結論值得關注。認為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的比例差不多,分別是19%和18%,“很難說清楚”的占15%,而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最多,占了48%,這說明了大部分學生本身,對手機網絡給自己帶來的影響還不明晰。這說明高校在提升學生的網絡使用意識方面需要加大力度。而在手機上網對思想產生影響的調查中,選擇“想法更加多元,價值觀念會有變化”占了67.7%的比例,選擇“更能理解社會的傳統價值”和“更加同情弱者,正視公平正義”的有23%和12%。
手機上網對高校課堂教學的影響
手機上網對高校課堂教學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既為改善高校課堂教學效果帶來難得的機遇,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挑戰。
手機上網可以延展教學內容。課堂的教學因時空限制,其內容和信息量有一定的局限,教師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手機上網的便捷性為教學服務,比如可以將一些教學內容的設計、重點難點放到網絡教學平臺或是教師自己的MSN、博客、班級論壇、QQ群,學生也可以利用手機上網,隨時查閱和理解老師已經放到網上的教學內容,進行查缺補漏。手機作為網絡終端能夠發揮個別化和交互性的特長,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師的主導下,實現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當然,手機上網對課堂教學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其隱蔽性增加了課堂教學管理的難度,學生很容易在上課時進行網絡游戲、網絡聊天,瀏覽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信息。同時它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老師往往以啟發或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理解,但學生手機在手,習慣用手機上網搜索信息而不是經過主動的思考。
探索手機網絡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通過手機上網對大學生影響的調查和研究,我們希望能在高校建立一種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機網絡教育管理模式,即探索建立一種學校、學生、社會三位一體的聯動模式。
對高校而言,要加強管理,積極營造良好校園網絡環境。高校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創新校園文化傳播方式,通過QQ群、博客、微博等平臺使傳播方式多樣化,并深入到學生中間。如可以借助微博這個強調互動的新型網絡平臺,加強校園微博建設。學校可以通過微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可以通過微博了解學校學生工作動態,并對學校學生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同時,高校還可以主動定點向校園內的手機發布一些信息,引導學生對某些社會事件或熱點問題的看法,實現到其對事物的正確判斷。
對學生而言,要合理利用,促進自身更好地發展。在調查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在校大學生使用手機網絡存在著“使用時間長、涉及領域窄、消遣娛樂為主”等特點,必須要對其加以積極引導。高校學生要通過手機網絡提供的各種途徑,拓寬自己的人際面,同時在平時的使用中積極利用手機網絡的優勢下載學習資料及軟件,并利用手機網絡多了解時事新聞和社會動態問題,以及與大學生發展密切相關的知識。
對社會而言,要積極優化網絡環境,創建高效的網絡功能。面對不良訊息的沖擊,網絡監管部門和網絡服務商必須加強監管,對網站非法交易、網絡廣告雜亂無序、欺詐傳銷等不良思潮加以打擊和綜合整治,特別是加強對涉及高校學生不良言論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網絡的安全和健康。手機網絡的服務商要積極改進相關的網絡信號和網絡設施,為高校的大學生使用手機網絡提供一個成本較低的良好設備基礎。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 本文為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項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