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李沅宸繪
2012年碩士入學考試今日開始報名,專碩將占研究生總數三成
專業碩士,步履太匆匆?
閱讀提示
從2009年全日制專業碩士首次面向應屆本科畢業生招生,到2010年新增19個專業碩士學位,再到2012年將占據碩士研究生數量的30%,全日制專業碩士3年內急速擴張,距離“2015年全日制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各占50%”的目標越來越近。
但在這背后,專業碩士也不斷遭受“山寨研究生”、“培養無特色”等質疑。人們不禁要問:專業碩士的行進步伐是否太大太快?急速發展中又遇到了哪些問題?
10月10日,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正式開始。剛剛順利保送翻譯碩士的小趙,卻不得不面對一些人的不認同。“絕大多數人覺得專碩不如學術型碩士好,認為學生底子不硬,社會認可度也低,有的還只能拿‘單證’,我的同學很少有考慮報考專碩的。”
3年前,第一批本科畢業即入讀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學子們已邁上了工作崗位。3年以來,專業碩士究竟走過了怎樣的發展之路?就讀專業碩士的學子們又有何體會?
招考
依然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2009年3月,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教育部決定增招5%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全日制攻讀碩士專業學位。考研失利的鄭嵩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盡管當時對政策及專碩的未來走向都不明確,他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接受調劑,到福建某高校就讀工程碩士。開學后,鄭嵩發現班上只有10名同學,而招生計劃是20至30人。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建勛教授見證了專業碩士并不紅火的開局,他說:“2010年,主動報考工程碩士的人依然很少,錄取分數也低;2011年,學校給工程碩士分配了公費名額,學院也在上線學生中組織再次報名。今年生源情況較好,錄取分數大大提升。”
即便如此,專業碩士仍是多數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鄭嵩所在的學院劃出大半名額給本校保送生,但大多是他們在達不到保送至外校及本校學術型碩士標準的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
2011年,主動報考專碩的學生開始增多,林巧欣是其中之一。去年,她報考學術型碩士失利,朋友卻順利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的專業碩士。后來,朋友告訴林巧欣:“專碩和學術型碩士沒什么區別,報考人數還少,競爭不那么激烈。”于是,抱著“至少學得一樣”這個想法,她才報名并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如今,她已投入到了密集的課程學習當中。
教學
實現差異化培養并不容易
主動報考專業碩士,竟是沖著“專碩和學術型碩士沒什么區別”去的,這顯然與國家通過擴大專業碩士規模來調整研究生類型結構的初衷相去甚遠。如何實現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差異化培養,仍然打著問號。
盡管各高校均出臺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但由于學制、專業性質及師資力量的差別,專業碩士的發展情況參差百態。尤其是對于不少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來說,實現專業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的差異化培養并不容易。
鄭嵩的工程碩士課程只比工學碩士多學了兩門,至于選導師、參與實驗項目等方面都沒有區別。加上鄭嵩所在高校對專業碩士和學術型碩士均實行3年學制,在培養進度上也并無二致。鄭嵩認為,如果把應用性的選修課程轉為專業碩士的必修課,從課程要求上把二者區分開,將有利于突出專業碩士的培養特色。
在目前對學術型碩士實行3年學制的學校,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最顯著的區別之一是學制通常少一年。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漁業專業的專業碩士劉峰就說,他在半年內的課程量相當于學術型碩士一至兩年的課程量。對照課程表,劉峰指出該專業與多個學術型碩士的課程存在交叉,比如有4門專業選修課與學術型碩士的養殖專業類似,4門領域主課與學術型碩士的漁業捕撈資源專業類似。
師資不足,在不少人看來是專業碩士的軟肋。很多在讀的專業碩士認為,借力學術型碩士的師資開設課程,可能是解決專業碩士師資問題的最直接辦法。教育部在2009年3月下發的《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到,“要建立健全校內外雙導師制”,由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等指導工作。只是,問及“校外導師”,受訪的專碩們都說“沒有見過”。
實踐
實習難找,因學制短而難以兼顧
“專業碩士的培養一定要與企業相結合,直接服務于企業生產。”張建勛表示,除了邀請企業技術人員授課,學院還要求工程碩士必須有半年左右的實習。劉峰也說,自己的畢業論文必須附上生產實踐報告,方能進行答辯。
林巧欣的師兄師姐們已在新學期奔赴各自的實習崗位,據林巧欣介紹,研一時,他們會在學院主辦的雜志、行政辦公室等進行實踐。研二時就將開始校外實習。畢業前,還需要進行實踐成果展示。
但對于專業碩士而言,實習機會不太容易得到。鄭嵩說:“培養計劃中有半年至一年的企業實習,但沒有學分。不少實驗室甚至并不愿意接收實習生。”張建勛也坦言:“現在很多企業并不愿接收實習生。所以學校要求帶工程碩士的老師一定要有課題和科研項目,與企業有聯系,能讓學生去企業實習。”
學制只有兩年,卻要安排半年至一年的實踐,這讓專業碩士很難同時兼顧課程和實習。“有的學生并沒有真的去實習,弄個假的實習證明,寫個假的實習報告,老師也只好睜只眼閉只眼,只要能畢業就行。”因此,張建勛建議把實習安排在兩年以后,延長實習時間:“比如一年的見習期,企業給學生付一定的報酬。這樣,就能保證課程學習和實踐均能落到實處。”
就業
用人單位尚未注意二者區別,找工作影響不大
西安交大2009級材料工程專業碩士鄭玲芳現在是三一起重機公司工藝部職員,研二時她曾在一家企業的工藝部實習。“實習經歷對我較快進入角色很有幫助。”鄭玲芳說。
她的同班同學賈朋剛現在是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研究所的助理工程師。賈朋剛說,公司研究所與事業單位研究所區別很大,“不是為了發表論文,而是與工程實際相聯系。”因此,他對自己當初被調劑到工程碩士還感到慶幸。
盡管曾經擔心就業時會受到歧視,但鄭玲芳發現,“真正在找工作的時候,用人單位不怎么看,也區分不出”。他們全班的47名同學不僅全部就業,并且單位都還不錯。張建勛也承認:“用人單位之所以不注重是專業碩士還是學術碩士,那是因為還沒注意到這個問題。”
在劉峰看來,雖然工科相對容易就業,但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一樣,學校、專業背景、個人能力與意向地區,才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 記者 楊彥邊曉璇
(注: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學生姓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