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廣網北京8月22日下消息 日前,出自北京的一本小學生性教育教材引發討論熱潮,有人慷慨激昂地批判它“會誤人子弟”,有人卻舉起雙手贊同它,爭議的焦點在于--小學生是否需要性教育?這樣的教材給小學生看到底合不合適?
如何與孩子談性,對家長來說是個問題。
記者采訪了廣西醫學界、心理學界專家及一線教育工作者,他們一致認為小學生需要適當進行性健康教育。針對北京版教材,有專家認為“這樣的教材就應該給孩子看”,有專家認為“配圖是否恰當還需商榷”。
小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性教育?專家提出學生性教育“宜早不宜遲”、“講解性生理的同時,要講解性心理和性道德”等觀點。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小學校長們反映,現在小學高年級學生接觸社會不良信息的渠道太多,應通過權威渠道幫助他們了解正確的性健康知識和樹立健康的觀念。另外,令專家及教育工作者憂慮的是,目前南寧市小學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缺乏師資等問題。
教材“涉黃”引發熱議
據報道,北京首部小學生性教育試點教材選用卡通式插圖,被稱為“內容大膽”,比如,“我是從哪里來的”一課中寫著:“人類繁衍后代是靠男、女兩性共同完成的……為了讓淘氣的精子能盡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陰莖插入媽媽的陰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媽媽的陰道內……”針對這樣的描述和所配圖片,網上有評論說“尺度太大”、“赤裸裸”、“這與黃色書刊、漫畫有什么區別?”
“有人認為教材是‘黃色’的,其實源于他們認為性本身就是‘黃色’的,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性。”中國性學會大學生性健康教育中心首席顧問、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男性學科主任梁季鴻顯然不認同上述觀點,他認為一些成年人帶著成人的道德高度,對孩子不屑于談性,以為不談,孩子便會永葆“單純”。其實讓孩子從權威的途徑,例如從老師、專家那里獲取正確的性知識,總比孩子從其他途徑道聽途說,采納一些錯誤的觀點好。
有人講教材太過于直白,公開用這教材來給孩子講性不好。梁季鴻認為,成人想盡辦法“委婉”地跟孩子講性,孩子們不一定“領情”,孩子需要的只是正確答案。如果老師跟孩子講了正確的性,他會以老師的說法為標桿,在遇到其他錯誤的性知識時,他會鑒別真偽。
自治區衛生監督所調研員、高級心理保健師、副教授馮忠娜認為,網上的評論多圍繞教材所配圖片,單純抓住一兩張圖片來對教材定性有失偏頗,不過,針對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她認為不配圖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