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前幾日出爐的 《上海大學生求職路徑調查》,赫然有這樣的數據:42.4%的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有過違背誠信的行為。其中13.3%在面試時夸大自己的能力,還有11.1%曾在簡歷上作偽。
縱使不過半數,這些比例也不能算小;若將其放到所有畢業生求職者中推算,得出的數字足以讓人心驚肉跳。我們大概都要驚呼:原來那么多求職者不同程度地說謊,原來最基本的誠與真已被撕開這樣的缺口,要曉得,他們才剛要走出校園啊!
然而再玩味一番這份報告的其他數據,上面的怪象便又見怪不怪了。調查發現,37.1%的受訪者求職過程中花費過千元;有11.6%更表示為求職可以 “不惜成本”;有65.6%和63.4%的受訪者在“制作簡歷”和“拍攝證件照片”上投資不少,他們往往要做一套比雜志畫冊還漂亮的簡歷,或是拍一張讓自己看起來光鮮數倍的求職“神奇照”;有人為面試還要“化妝美容美發”。最后,89.2%的受訪者表示,“要想求職成功,必須好好包裝自己”。
秘密原來在這里。“包裝自己”成了絕大多數人心中求職成功的先決,這些不多不少的“說謊者”,圖的不還是一個包裝么?
但若我們就此對這群稚嫩的年輕人加以否定,未免有失公允。因為一個畢業生的求職,今天已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更是夾雜著家庭、學校、社交網絡及社會輿論等多重的影響,而這些因素本身更是交織纏繞,構成社會心理與社會生態。
這樣的現象今時今日已司空見慣:再不足為道之人或事,以精巧花哨的文字述之,甚至只冠一個“彈眼落睛”的標題,便能引得輿論趨之若鶩。即便只看求職一塊,坊間相關讀物指南汗牛充棟,諸如“××強最欣賞的面試技巧”、“求職簡歷全攻略”云云,一寫便是數萬言,一舉手一投足都被設計得精妙絕倫。連純凈的校園也多見此狀,其他種種更不必說,包裝幾乎成了在職場乃至社會打拼的大籌碼。
而那些原初的真性情,在不少人身上,倒是日漸式微了。他們未必是主動放棄,而是發現,真性情似乎不是通達夢想的快車道,反而拖了“競爭力”的后腿。不難想象那些選擇“并不喜愛該工作卻謊稱喜愛”的大學生,當他們在面試時說謊,或此前打定主意要說這謊時,內心該是如何的五味雜陳。可若要說點實誠話,眼前的工作便要泡湯,日后的前途也似乎渺茫;進一步說,在一群“濃妝艷抹”者的包圍下,哪怕只是略施粉黛也多少感到尷尬——對很多人而言,這是最容易推演的邏輯。
于是便有了上面的這些數字,以及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的情景。對這些年輕的“說謊者”指手畫腳自然容易,但在人們評頭論足以至嘆息聲聲時,該感到臉紅的,何止他們呢?(朱珉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