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對于剛剛結束的“國考”,其中一門“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簡稱“行測”)給很多考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20分鐘做135道選擇題,根本做不完。”不少考生這樣評價“行測”。不過,記者采訪中發現,目前不僅是公務員考試,各類企事業單位招聘都愿意采用這種“行測”題目,對于“行測”大家也是褒貶不一,一些求職者還提出疑問:難道只要會做“行測”選擇題,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嗎? 過來人說
畢業于山大的文科碩士生小崔:
“行測”沒怎么復習,公務員沒考上又去考事業單位、考國企、考外企,還是有“行測”題
小崔是去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的文科碩士生,在跟記者提到“行測”兩個字時滿臉無奈。小崔說,他最早接觸“行測”是在畢業前一年,當時他打算考國家公務員,起初他認為“行測”考試會比較簡單,“感覺這些選擇題是給中學生出的,或者是奧數題,或者是選詞填空、或者是判斷推理,讓大學生、研究生去做也太小兒科了。”雖然看上去像給中學生做的,但實際上想考高分并不容易,沒怎么復習的小崔在那次公務員考試中“行測”只考了50多分,“像那些奧數題,我很多年都不做了,早忘了,只能瞎蒙。”
沒考上公務員,小崔又去應聘別的單位,包括濟南市的事業單位、某銀行、某國有企業、某外資企業……但出乎小崔意料的是,雖然各家單位性質不同,但很多單位招聘筆試居然都考的是“行測”,這下可讓小崔有點傻眼了。“為什么這么多單位都采用這么機械的行測題來招聘新人呢難道只要會做選擇題就是人才嗎”小崔有些郁悶。
據小崔介紹,他參加的事業單位筆試中,基本上完全挪用了公務員“行測”試題;那家銀行的筆試中,除了部分專業知識,其余基本上都是“行測”題;而他應聘的幾家企業的招聘試卷中,也大多都是“行測”題的形式,不過有的側重于邏輯判斷題,有的側重于數量關系題。
曾參加過5年公務員考試的高先生:
每次“考公”都失敗,主要是“行測”成績不行決定吸取教訓,讓孩子從小練“行測”題
今年30歲的高先生曾經參加過5年的公務員考試,每次考試失敗,主要都是因為“行測”的考分不高。不過,高先生已經發現了,不光公務員考試,現在很多單位招聘都喜歡采用行測題。“要是都沿用這種招聘形式的話,那么,我會考慮以后專門培養我孩子從小練習行測題,像什么奧數題、常識題、判斷推理題等等,等孩子長大了,只要行測題能考高分,沒準真就能靠行測高分找到一份好工作。”高先生跟記者說。
記者采訪中發現,由于很多單位招聘筆試都習慣于使用行測題,目前在省城一些高校里,不少大學生都會花費很多時間去練習行測題,甚至有的學生就持這樣的觀點,專業課可以學不好,但行測題目一定要做好。而一些畢業生雖然明知道“國考”難考,但也要考一下,就是想通過“國考”來練練兵,體驗一下“國考”的行測題。
專家說
多年研究“行測”的牛藝霖博士:
“行測”考的是基礎,學歷高的往往優勢不大
“其實2004年以前,‘國考’行測題目并沒有這么多,這么難。只不過這幾年考公務員的人太多了,行測題目才越來越多,越來越難。”山東聯創世華考試中心牛藝霖博士多年來一直研究行測考試,她介紹說,因為屬于淘汰型考試,想考高分非常難,在她接觸的考生中,考分最高的也只是78分。
牛藝霖博士介紹說,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是從國外引進的,主要考查應試者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潛力和傾向,考試內容涉及面非常廣,文理科知識都有,比如常識判斷、言語表達屬于文科;而像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則屬于理科,同時還有一些測試考生心理以及智商的題目。“在120分鐘時間里處理135道選擇題,本身也是對一個人情商的測驗,考生必須要有意識地進行取舍。”牛藝霖表示,根據她的觀察,行測的成績往往跟學歷高低成反比,通常而言,學歷越高,考行測分數往往不高,因為像碩士、博士往往只是對一個領域的知識有深入鉆研,而行測考的卻是各個領域的基礎知識。
不過,對于培養孩子從小練習“ 行測”,牛藝霖博士持反對態度:“培養孩子應該避免功利性,多培養其發散性思維,而不是從小就陷入題海戰術。”
職業規劃師王志勇:
選拔人才,“行測”不能是唯一的方式
“選拔招聘人才時,行測只是一種方式,但不能是唯一的衡量人才方式。”山東人才網首席職業規劃師王志勇表示,目前很多知名大企業選拔人才時都會采用多種方式,比如無領導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等,從不同角度來全面了解應聘人員的能力特點。“每年參加‘ 國考’的考生上百萬,但崗位只有1萬多個,考試采用這種比較客觀公平的行測選擇題形式,很有必要。”濟南市人事考試部門有關人士說,其他單位招聘可以部分借鑒這種形式,但不可單純地挪用,畢竟行測并不能考察出考生的全部能力。
應試者說“行測”
正方
王先生(去年考取濟南市公務員):
行測題目沿用了這么多年,盡管確實存在一些弊端,但畢竟能從一個側面真實考察出考生們對各領域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思維能力等。行測考試全都是選擇題,起碼相對比較客觀,對所有考生也都是公平的,考生復習起來也有針對性。
反方
小趙(在經濟學院考點參加“國考”的考生):
我就搞不明白,我報考的崗位是從事文件編寫工作,行測里考的那些小學奧數題,對我未來的工作有何幫助而且有的題目太機械,讓人哭笑不得。
小曹(剛參加完“國考”的山師畢業生):
5日參加公務員考試考行測時,在考場里我都感到有點絕望,覺得四年大學專業課白學了,還不如早下手準備這些行測題呢。兩個小時要做135道涉及各方面知識的選擇題,剛開始感覺題目還不算難,琢磨一兩分鐘后還能想出答案來,可到了后來發現時間已經根本不夠,還有很多題目要選擇,最后只好把沒做完的題目全部選了“C”。
◎相關新聞
“國考”考“行測”已有20多年
記者通過采訪一些公務員考試專家了解到,早在198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就在中央國家機關的部分單位開始舉行,從1989年至1993年,考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公共基礎知識(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法律、行政管理、文秘知識等),當時“行測”所占分值并不高,僅占10%。
1993年起我國正式開始實施公務員制度,正規的“國考”是從1994年開始的,當時的考試科目為“行測”和公共基礎知識,“行測”的分值比重占到了50%。
2002年開始,國家公務員考試取消了公共基礎知識,增加了“申論”考試,“行測”依舊占據50% 的分值比重,特別是在2007年,“行測”的題目數量增加到了140道,一般考生兩個小時基本上做不完這些題目。
據公務員考試專家介紹,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是一種職業能力測試。用來測試應試者與擬任職位相關的知識、技能和能力,考查應試者從事公務員工作所必須具備的一般潛能。其主要考查的共有五種能力,包括對語言文字的綜合分析能力、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與計算能力、邏輯判斷推理能力、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資料分析及判斷能力。
不過,這五種能力僅體現了對國家公務員最低限度的要求,并不代表行政職業能力的所有方面。能通過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只是說明應試者具備了做好行政工作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相關鏈接
有些“行測”題答案讓人模棱兩可
行測選擇題一般分為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常識判斷和資料分析等,但記者注意到,很多參加過行測考試的考生都會抱怨其中一些選擇題出得挺“不靠譜”,讓人摸不著頭腦,而有關考試部門通常不公布答案,網上出現的題目答案往往是培訓機構做出來的,不同培訓機構給出的答案有時都不一致。比如下面這道題目:
一只烏鴉坐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像你一樣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嗎”烏鴉答道:“當然啦,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樹下,開始休息。突然,一只狐貍出現了。狐貍跳向兔子……并把它給吃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A:懶惰會讓人放松警惕。B:要擅于認識自己的短處和長處,千萬不可東施效顰。C:要想什么也不干,只有坐得更高。D:做人應當腳踏實地。切忌不可做理想主義者。結果這道題目,不同的培訓機構給出的答案A、B、C、D都有,讓考生越看越迷糊。(生活日報 作者 李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