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港大一年級女生李曼妮。圖片來源:深圳特區報
隨著2010年新學年的開學,又一批內地學子來到香港、澳門高校求學深造。面對陌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內地學子應當如何適應?學長們有何經驗和指點?本報駐香港記者近日陸續采訪了一些港澳高校的內地學子,通過他們的故事,展現內地學子在港澳的學習生活,為內地學子更好地適應港澳新的環境提供借鑒。敬請讀者關注。
采訪李曼妮,是在香港大學方樹泉文娛中心地下的國際交流中心里進行,與李曼妮同學一起的,還有她的Mentor——學長兼啟蒙導師應司南同學。
作為一名從重慶考入香港大學的一年級新生,李曼妮與記者談了正如許多國內生初到香港時所遇到的一些普遍問題,以及港大內地本科生聯合會推行的“學長計劃”是如何幫助新生渡過難關等等問題。
有什么不懂都可以問mentor
初到港大,很多事都要請教mentor。港大實施的“學長計劃”,由高年級學生輔導剛入學新生,mentor類似于啟蒙導師。我第一年委培是在浙江大學讀的,到港大后就讀的系和專業同我的mentor是一樣的,所以在委培的這一年,mentor會告訴我,我的專業要學什么,要提前輔授一些什么課程,要著重讀哪些方面的書,等等,這對我正式到港大時會有很大的幫助。
到港大后,在一些瑣碎的事上,我的mentor對我的幫助也很大。比如說,第一次上課時,我經常找不到地方,因為上課地點都是寫的建筑代碼,我就會給我的mentor發短信,mentor就會告訴我怎么走;還有就是,上課要準備的書,我們新來,沒有的書,他們就會借給我們,可以重復利用,節約一筆開支,因為教材是很貴的。
在課程的選修方面,港大有很大的靈活性。第一學期,我們開了7門課,有些是學科的要求課程,有些是自選課程。在選修的過程中,如有什么疑問,我也會問我的mentor,他都會給予一些很有建設性的建議,對我幫助很大。
港大“舍堂”文化豐富
我剛到港大時,各方面都不太適應,比如生活上,這里的生活同國內不太一樣。在港大,你要考慮入HALL(即學生宿舍,香港稱之為舍堂),也就是要選擇哪間舍堂,港大有很多舍堂可選擇,而每間舍堂的文化都不一樣,要選擇自己最適合,才能讓這一年過得比較順利。
港大舍堂文化非常豐富,每個舍堂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融入舍堂文化,會在初期有非常多活動,差不多一個星期中我會有四個晚上分給了我的舍堂,參加活動。但與此同時,我的課程是從上午9時半到下午6時,下課后就吃晚飯,吃完晚飯后我可能只有兩至三個小時讀自己的課文,時間非常緊,那個時間已經很辛苦了,但接著我還要去參加舍堂活動,而舍堂活動可能會延續到凌晨二三時,第二天早上又要在很早的時間起床。剛到港大時,這些都會讓人身體和心理上有很大的壓力。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一個月。
我覺得舍堂就像一個小小的課余生活縮影,舍堂里會有體育信息小組、文化信息小組,會有舍堂自己的文化節,每層樓也會有自己樓層的文化,你會花時間去布置自己的樓層,設計屬于自己樓層的特色。但小小的舍堂,可以讓你更快融入這個大家庭。(劉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