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部分高職院校片面、盲目追求升本科的傾向,嚴重影響辦學質量。”9月14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大良在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總結發言中,首次對全國高職院校躍躍欲試升本科的現狀進行回應,“這個問題現階段不爭論,不動搖”。
目前國內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院校1215所,招生規模313.4萬,在校生總數達到964.8萬人,已成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9月13日至14日,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陳希在開幕式上說,高職院校學生規模快速增長,客觀上給我們提高質量造成了極大壓力。
陳希指出,縱向與中等職業教育比,橫向與普通高等教育比,高等職業教育如果不能找到獨特的服務領域,凸顯不了不可替代作用的話,存在的依據就會受到質疑,發展的空間就會受到擠壓。
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密切。國內消費者在購買同一品牌的汽車、電視機時,為什么熱衷原裝進口的產品,而不是國內組裝的產品。其中除了工人操作工藝的差異外,更主要的是勞動者素質的差異。
陳希分析,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主要是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面向市場的辦學機制沒有完全形成;二是緊密聯系產業、行業與企業的體制、機制沒有形成,缺少活力與生機;三是學生規模快速增長,“雙師型”教師培養嚴重滯后;四是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財政生均經費撥款標準沒有完全建立,專項建設資金得不到保證。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與永恒的主題。陳希指出,有的高職院校質量意識淡薄;有的高職院校雖然重視質量,但沒有把規律轉化為具體措施;還有的院校把學生升學作為標準,盲目攀高,追求學校的升格。此外,社會上還出現了貶低、矮化職業教育,泛化職業教育的兩種傾向。
“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傾向,需要調整、糾正。否則,這會導致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模糊,質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陳希說,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一是要堅持改革,改革必須有創新;二是改革要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從本本出發,不能按想象與愿望出發;三是教育事業責任重大,對教育的事情要審慎,心要熱,腦子要冷。
張大良在會議總結中道出了現階段高職院校之所以要堅守自己層次、類型的戰略考量。
據調查,目前國內教育界確實存在四年制應用本科大學干三年制高職的事,高職院校干中職學校的活兒,中職學校又拼命想升高職,高職院校又腳踏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兩只船”,削尖腦袋升本科。
張大良說,任何一所學校都不可能包打天下,承擔所有類型、層次人才的培養工作。社會部門有分工,高等學校同樣有分工。全國現有2200多所高等院校中,985工程大學35所,211工程大學100多所,地方新建本科與獨立院校600多所,有著不同層次、規模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于高職院校升格為四年制本科的訴求,張大良明確回應,中職學生升入高職,高職學生進入本科院校的體系已經形成,渠道初步建立,不是完全沒有通道。600多所地方新建本科與獨立院校,就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開設應用型學科,培養應用型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任務與分工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專科層次人才。
張大良語重心長地同與會高職院校領導說,1200多所高職院校面臨著艱苦與繁重的任務,在自己的層面做出一流,同樣光榮與受人尊重。高職院校宣揚的杰出校友應該是勞動模范、崗位技術能手與企業家,而不是宣傳學校培養出了多少官員。
“歸好隊,定好位,堅守自己的層次、類型,培養一流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張大良說。(記者 李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