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義烏12月30日電 (見習記者 朱麗珍 董齊)9年前,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秋季開學時,學生們可以選擇從網上下載到筆記本電腦的電子版課本來代替傳統的書本,成為全球首例電子化教材。如今,這股“旋風”從大洋彼岸吹到了浙江義烏,該市徐江小學嘗試用“電子教材”代替傳統書本,試水新教學模式。
今年12月初,經過三次修改,電子教材《走進工藝歷史長河》正式走進徐江小學校本課程課堂,而中小學校在實際課程中使用電子教材在浙江省乃至全國尚不多見。而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改變,究竟能走多遠,引起了不少關注。
校本課程成為“試驗田”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和實施的課程,具有鮮明的學校特色。”徐江小學校長金萌介紹說,之前,學校的校本課程印發了文本《民間拾藝》,并且得到廣泛好評,“2005年10月,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經驗在義烏市推廣;2006年申報了金華市級立項課題《校本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此后還獲義烏市教育教研一等獎。”
而隨著課程的深入挖掘,圍繞工藝歷史淵源研究的《走進工藝歷史長河》刊印被提上了議事行程。期間的一個“小插曲”,卻讓本該是文本的書籍變成了“電子教材”。
“大概10月底的時候,我在《中國教育報》看到有關未來教材走勢的文章,談到教材的內容、文本的方式將逐步趨于數字化、多元化,深受啟發。”金萌表示,將校本課程作為“試驗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門課的書本一個星期只用一次,但全彩色、100多頁的教材如果人手一本也是不小的開支,我就想能不能試著開發一本電子教材。”
當時,徐江小學硬件設施較為完善,每個教室的多媒體設施包括電腦、投影儀等全部安裝到位,完全可以滿足電子教材的使用。由學校10名骨干教師組成的“電子校本課程”開發機構也應運而生。
語文等課程暫時不做嘗試
不過,電子教材的編排卻不是一帆風順。“剛開始確實比較困難,參加開發的都是學校里的優秀老師,平常承擔的工作本來就比較多。再加上‘有現成的書為什么不用’的觀念,一開始大家積極性不是很高,而且對電子教材也不是很熟悉,怎么搞是個未知數。”教科室主任朱鳳麗是這個開發機構的負責人,利用空余時間她熟悉制作軟件,集中培訓其他老師,然后根據章節分配任務。
然而,一起收集資料、一起編寫制作的過程,讓這些老師體驗到了數字文本與傳統文本的不同,她們常互相探討,誰有新的構思就加入進去。“電子教材‘保鮮’性能高,隨時可以更新,以后也考慮會增加視頻、動畫等形式,內容更豐富。”
如今,電子教材在徐江小學已經走過了一段時間,老師打開電腦和投影儀,“書本”就出現在屏幕上。點擊鼠標,根據講授的內容,圖片和文字不時更換。電子教材的生動活潑,更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驚喜多于困難”是金萌現階段對電子教材的感觸,“這是一種探索,網絡時代電子教材的出現有著一定的必然性。”
雖然電子教材的諸多優勢似乎讓人看到了未來教材改革的方向,然而,當記者問到是否會將電子教材在語文、數學等課程上進行嘗試時,金萌卻打起了“退堂鼓”。“這次我們之所以敢嘗試,那是因為這門課是‘校本課程’,本身注重課程的感受,培養動手能力。每門課書本使用頻率不同。像語文、數學等課程書本使用率很高,用電子教材取代書本目前還有不可取之處,暫時我們不會去嘗試。”
校長:里程碑或是敗筆還很難說
與傳統的紙質教科書相比,電子教材的優勢顯而易見。不僅省下教材成本,也增強了上課效果,同時還可以隨時更新,成為一本永遠的“新”書。記者在采訪時,徐江小學五年級一個班的同學幾乎異口同聲地表示“電子教材比書本更好”。“電子教材看起來更漂亮,也更形象,比較容易懂,也不用拿著厚厚的書了。”一名女生說。
雖然優點一大堆,但金萌對電子教材的使用仍持謹慎的樂觀。
“我們現在只是做一種粗淺的嘗試,電子教材與文本畢竟有區別,尋找與電子教材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方法還在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具體能走多遠還不好說。我們也許能成為教材改革中的里程碑,但也許是敗筆,一切都是未知數。”
不過,金萌表示,根據社會、時間的發展,隨著網絡的普及,電子教材有“走紅”的趨勢,“今后發現問題,我們會進行修改,做自己的后繼者,慎重的走好教育的每一步。也許未來的某天,電子教材就會普及。”
教育專家:有望推廣
對于徐江小學的試水之舉,義烏市教育研修院教研部副主任葉立新用“挺好”來形容。“這是一種創新,作為校本課程,將文本書籍用電子教材代替優勢很多,不僅減輕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而且教材可以實時更新,能融合更多的內容,便于教學,將來有望在義烏市范圍內進行推廣。”
此外,葉立新表示,如果電子教材進一步普及,有關部門將組織教師進行電子教材教學的相關培訓。“希望徐江小學能繼續摸索,我們也會總結經驗,引導其他學校進行嘗試和推廣。”(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