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獨游戲成了壓軸大題
數(shù)獨,是一項18世紀末起源于瑞士的數(shù)字謎題,它作為今年上海交大冬令營測試的壓軸題出現(xiàn),實在出人意料。數(shù)獨游戲玩法簡單,但數(shù)字排列方式千變?nèi)f化,可全面考驗做題者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被不少教育者當作訓練思維能力的絕佳方式。但在很多家長看來,這畢竟是一種游戲,在復習迎考的關鍵時刻,是決不允許孩子在這上面“浪費”時間的。由于缺乏訓練和經(jīng)驗,很多學生在這道題上動了不少腦筋,卻毫無收獲。
北大自主招生中也有不少試題讓考生連連稱奇。例如,“成語新解”中,將“度日如年”解釋為“日子過得很好,每天都像在過年”,要求考生按這種思路另外再寫出兩個成語;“語病改錯”選取的是學生熟悉的兩句歌詞———“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和“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zhuǎn)淡”,前一句取自《大中國》,后一句則取自周杰倫的《青花瓷》。看著眼熟,做起來卻無從下手,這是很多學生的感覺,這樣的“奇怪”試題在日常考試測驗中確實并不多見。
教師觀點
對于上海交大冬令營測試中出現(xiàn)“數(shù)獨”,上海市七寶中學教師文衛(wèi)星并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的驚詫。他曾留意過復旦、上海交大等高校近幾年自主招生考試的試題,類似的“奇招”并不鮮見。2008年上海交大筆試中有一道關于世界杯預選賽預測比賽結(jié)果的題目,趣味性就很濃,解答本身用不到多少高中數(shù)學知識,但對邏輯推理能力要求較高,能考查一個人的學習潛能。
文衛(wèi)星分析,高校自主招生除了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側(cè)重考查學生知識的靈活應用和課外的拓展學習。他認為,這樣的考法對高中教師,尤其是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教師,是一種很好的引導。教學不能死摳課本,對有興趣、有潛力的學生,可以開設選修課,安排一些拓展內(nèi)容。以數(shù)學學科為例,現(xiàn)在的數(shù)學課已不只是埋頭做習題,人文數(shù)學的理念被越來越多老師所接受。今年上海交大數(shù)學科目第一題問學生,是誰最早將《幾何原本》翻譯成中文,可能會有一些老師在課堂里提到過,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這樣的老師還不多。
給廣告商寫封英文咨詢信
“這里的考試題目和我們學校的太不一樣了!”參加過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大多會有這樣的感嘆。今年上海交大英語作文有一題考的竟然是應用文。試卷提供了一則相機廣告,請考生給廣告商寫一封信,詳細詢問此相機的售后服務,包括是否贈送相機包,是否免費送貨,是否貨到付款等。“確實有點出乎所料,網(wǎng)上購物、售后服務、免費送貨等名詞都不知道怎么翻譯。”向明中學的一名學生如是說。
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采取面試形式,分個人面試和集體面試兩部分。個人面試,先是一分鐘的自我介紹,然后再抽題回答問題。文科側(cè)重考生對于社會熱點現(xiàn)象的思考以及對于相關專業(yè)的把握能力;理科則會考查大學與高中教學的交叉點,有相當?shù)碾y度。集體面試6到7人一組,就某一問題進行30—40分鐘的辯論。題目涉及很廣,多結(jié)合社會熱點、國際國內(nèi)時事,如金融風暴、世博會、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tǒng)、如何看待早戀、上海是否要建造最高樓、大學生是否應該創(chuàng)業(yè)等。面試教師會在辯論的過程中觀察考生的思路、談吐和表達能力。個人面試和集體面試題目的共同特點是,不要求一定給出結(jié)論或者答案,主要考查學生的解題思路與策略。
教師觀點
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認為,高校自主招生考的是學生的才、學、識,而相對應的,考題形式則呈現(xiàn)活、博、專的特點,總體難度與高考相比確實要高出許多。高校選拔學生更注重基礎與提高兩部分相結(jié)合,即使是基礎知識的考查,試題設計也常常出人意料,目的是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因而不少考生感到“難度不小”。
就北大自主招生筆試語文科目的試題來看,整張試卷既包含“死”知識,也內(nèi)藏“活”內(nèi)容。黃玉峰認為,這些題目出得非常靈活,涉及的知識面也很廣,歷史、政治、哲學等都包羅在內(nèi)。作文題是要求學生駁斥“腐敗無害論”的觀點,“這篇作文要寫得好需要有一定的思考深度。”
黃玉峰認為,高校自主招生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導向非常好,這對當前應試教育是一種沖擊,可以引導學生更重視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閱讀材料選自魯迅《求乞者》
參加高校自主招生,沒有一點特別的“內(nèi)功”也許會感到“難以招架”。走出上海交大冬令營測試英語科目考場,考生們紛紛感嘆:“自主招生的英語考試比學校考試難多了!”松江二中的幾名學生反映,英語科目生詞多,題量大,時間緊。
如果以學校所講授的這些知識,來參加自主招生的筆試,是否足以應付?這幾名學生不約而同地搖了搖頭,“要在這樣的考試中游刃有余,平時在課外肯定要有意識地積累很多知識。”據(jù)這些學生反映,由于高中課業(yè)負擔較重,他們?nèi)粘5耐卣归喿x相當有限,最多也就是翻翻學校訂閱的中學生英語報。
難,是很多考生對自主招生筆試的最深印象。作為理工科高校,上海交大的數(shù)學科目測試難度并非一般考生所能承受,尤其是那些沒有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學生,可能會完全摸不準方向。
而即使是常見的閱讀分析題型,北大選用的文章《求乞者》是魯迅作品中相對較難的,閱讀理解的要求相當高,要求學生的知識掌握不僅要“廣”,還要“專”。
教師觀點
華東師大二附中化學首席教師施華從學生的討論中發(fā)現(xiàn),高校自主招生試題與高考相比,知識點的考查要求要高出很多,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如北大考到焓變、熵變、自由能變等知識,這都是大學化學專業(yè)一年級的學習內(nèi)容。
但施華認為,從高校選拔的角度而言,高校自主招生的目標就是優(yōu)中選優(yōu),提高難度無可厚非。在這樣的考查測試中,高校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即使一些學校或老師在考前會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但多半也只是解題思路和方法上的指導,猜到具體題目是不太可能發(fā)生的事。正因為如此,一些學生對自主招生考試中出現(xiàn)的靈活多變、出人意料的試題,一時不能適應,就會產(chǎn)生“難”的感覺。
對此,上海交大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自主招生考試中,其實他們并不刻意追求偏題、怪題,但由于選拔不是以中學教學為中心,而是以大學各自的要求為標準,由于高中教學與大學要求之間客觀存在著一段不小的距離,相當一部分考生感到試題太難或太偏,應該屬于正常現(xiàn)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