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寧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1年04月27日14:37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綱要 科學發展觀 節水型社會建設 我區 文博會 農村飲水安全 十一五 城市帶 新跨越 十二五

(2011―2015年),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自治區黨委、政府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本規劃《綱要》是全區人民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職能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跨越發展新局面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宏偉目標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必須緊緊抓住和用好重大戰略機遇,努力開創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

第一節 現實基礎

“十一五”期間,是我區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各項決策部署,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奮力拼搏,攻堅克難,除森林覆蓋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研發支出占GDP比重三個指標有一定差距外,其余全部實現 “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三大指標實現總量翻番。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43億元,是2005年的2.7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54億元,是2005年的3.2倍。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80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9倍。

以寧東基地為重點的工業快速崛起。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列入國家重點開發區,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260億元,開工建設了一大批現代化大型煤礦、電力、煤化工項目。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農業和農村發展步入歷史最好時期。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糧食總產量達到357萬噸,農業“三大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基本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邁上新臺階,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區封山禁牧,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省區,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2500公里,全區73%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太中銀鐵路建成通車,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272公里。銀川河東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全面完成,中衛香山、固原六盤山支線機場建成通航。大力實施沿黃城市帶發展戰略,千里濱河大道全線貫通。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城市市政公用設施。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三免一補”,“兩基”攻堅提前一年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時期之一。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為主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扶貧開發成效顯著,16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得到解決。

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糧補一卡通、藥品三統一、鄉財縣管、少生快富、省(區)直管縣試點、水權轉換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高水平舉辦寧洽會、文博會、房車節等六大節會,成功舉辦中阿(寧夏)經貿論壇,內陸開放型經濟區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

第二節 面臨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的重要發展期,更是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轉型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困難和挑戰。

從國際環境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為我區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帶來新機遇。從國內環境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建設呼包銀經濟區、啟動能源化工金三角開發戰略、振興陜甘寧革命老區、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為我區帶來重大戰略機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為我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區內水、煤、土資源良好組合,民族文化特色明顯,“十一五”時期取得的發展成就和積累的寶貴經驗,自治區黨委、政府發展思路更加清晰,駕馭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為我區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總量小,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市場化程度不高,制約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發展方式仍然粗放,科技創新能力弱,經濟轉型的任務十分艱巨。社會事業發展不均衡,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大,山川發展、城鄉發展不協調,貧困面相對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生態環境脆弱,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大,節能減排約束增強,推進生態文明和“兩型”社會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滯后,水利設施老化嚴重,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

我們要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發展趨勢,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主動適應世情國情區情深刻變化的階段性特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積極有效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各種瓶頸制約和難題,更加奮發有為,推進我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第三節 指導思想

“十二五”期間,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全區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著力推進以項目為載體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主要任務的農業現代化,著力推進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重點的新型工業化,著力推進以沿黃城市帶為支撐的特色城市化,著力推進以生態治理和節能減排為抓手的生態環境建設,著力推進以生態移民攻堅為重點的扶貧開發進程,深化改革開放,保障改善民生,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奮力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建設和諧富裕的新寧夏,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解決我區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區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的必由之路,必須始終把這一主線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實現新跨越與堅持科學發展的主題相統一,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相統一?;疽笫牵?/p>

――必須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主攻方向。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持走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加快農業“三大示范區”建設,打造特色農業、精品農業、優勢農業、高端農業品牌,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堅持把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來推進,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提升服務業的比重和層次;促進三次產業協同發展,走協調發展之路。

――必須把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有力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寧和人才強區戰略,積極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推進管理創新,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創新發展之路。

――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進全民創業,積極擴大就業,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生態移民攻堅計劃,有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走共同富裕之路。

――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重要著力點。認真貫徹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扎實推進生態建設,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切實搞好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必須把改革開放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強大動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努力營造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良好環境。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加快構筑內陸開放型經濟新格局,走改革開放之路。

――必須把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跨越的重要保證。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兩個共同”的主題,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走和諧發展之路。

第四節 發展目標

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十屆十一次全委會的總體要求,“十二五”規劃要突出戰略性、前瞻性和指導性,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我區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到2015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900億元以上(2010年價),年均增長12%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3000元(約合650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10億元,年均增長15%。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53︰41,現代服務業比重大幅度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以上,優勢特色農業增加值占農業的比重達到85%以上,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0%以上,城鎮化率提高到55%。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人均基本公共服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生態移民35萬人,新增脫貧人口60萬人,基本解決全區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低收入人群實現應保盡保。

——生態環境全面好轉。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5%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城鎮污水處理率均達到80%。節能減排指標控制在國家下達任務以內,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九年義務教育質量顯著提高,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以上,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8%以上。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投資、收入分配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政府效能建設深入推進,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構筑內陸開放型經濟格局取得新突破。

第五節 戰略導向

實現“十二五”宏偉藍圖,必須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民族團結,建設和諧富裕的新寧夏。

建設現代產業聚集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全面推進形成我區現代產業體系。堅持產業高端化、低碳化、高技術化、高效化的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強區戰略,實施“三個千億投資計劃”,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突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推進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等自治區級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物流、金融和旅游業,打造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現代服務業基地。推進三大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發展13個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帶,高標準建設120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將我區建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新型工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聚集區。

建設統籌城鄉示范區。樹立將寧夏作為一個大城市進行規劃建設的理念,推動沿黃城市帶成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引擎,構筑以沿黃城市帶為核心、固原市為次中心、重點鎮和中心村為補充的新型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推進城鄉規劃編制、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區域市場、生態建設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快推進沿黃城市帶同城化步伐,促進產業、資本、人口向城鎮集聚,努力把沿黃城市帶建成西北最具潛力、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適宜人居和創業的精品城市帶。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農民變市民步伐,建設城鄉良性互動、統籌協調發展的示范區。

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樹立生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構建沿黃城市帶綠色景觀長廊、賀蘭山東麓生態防護長廊、中部干旱帶防風固沙長廊和六盤山生態保護長廊四大“綠色長城”,建設全國防沙治沙示范省區,構建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全面加強水資源節約管理和優化配置,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發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加強節能減排,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建設生態工業園區,加強城鄉綠化美化,切實解決好老百姓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

建設內陸開放試驗區。在鞏固深化與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回族自治區的獨特優勢,加快面向穆斯林世界的經貿文化合作。以建設中阿(寧夏)論壇銀川永久會址、舉辦中國(寧夏)—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為契機,推動形成中阿國際經貿合作交流平臺、中阿高層對話合作機制,把寧夏打造成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集散地、我國重要的國內外產業轉移承接基地、中國面向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開放合作的人才培育基地。

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組織實施好民生計劃,加快生態移民搬遷,強力推進中南部地區扶貧攻堅,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傾斜,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堅決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