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摘要)

2011年04月27日14:14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生產性服務業 保稅港區 鰲山灣 半導體照明 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綜合交通網 田橫鎮 生態恢復工程 科學發展觀 規劃建設

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攻方向,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重要支撐,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重要著力點,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發揮本土優勢,深入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向富強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際城市邁進。

發展目標篇

城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得到全面加強,創新青島、文化青島、和諧青島、開放青島、宜居青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2015年爭取達到100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力爭達到1000億元。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7%。

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環灣型城市發展格局更加完善,中心城區協調發展,北部新城區初具規模。全市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爭取達到1800萬標準箱。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1800萬人次,青島新機場開工建設。城市地鐵順利運營。智慧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F代化、國際化特征更加明顯,國際性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地位進一步強化。

城鄉統籌形成新格局。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縣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占全市經濟比重達到55%。

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循環經濟向縱深發展。

社會事業進入新階段。文化青島建設成效顯著,文化要素加快聚集和彰顯,區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地位明顯提升。

空間布局篇

城市發展布局

立足提升全市城鎮化水平,優化整合全市域國土空間資源,以環膠州灣區域為核心,以組團布局為主要形態,形成各組團布局有機銜接、功能定位清晰的網絡化城市空間結構,構建“環灣型、組團式、多層次”的大城市發展新格局。全市人口規模950萬,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

統籌發展中心城區

突破影響七區統籌發展的體制障礙,實現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城市管理、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統籌融合。完善城市功能設計,合理布局公共資源,總體提升城市承載力和服務水平,縮小東西差距和南北差距。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450萬左右,成為全市行政、文化、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中心。適時推進即墨、膠州、膠南納入中心城區,擴大中心城區規模,打造環灣型城市框架。

重點發展嶗山、黃島、城陽。以實現全域城鎮化為目標,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臨港產業、臨空經濟發展,帶動農村城鎮化進程。統籌建成區與農村社區規劃建設,協調推進舊城舊村改造和新城區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

優化提升市南、市北、四方、李滄。提升金融、商貿、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功能,加快改善城市環境,深入挖掘發展潛力?;A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向北部傾斜,完善北部服務功能。重視保護和利用好老街區和老建筑,加快特色街區建設。突出建筑文化特色,傳承歷史文脈,整體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魅力。

加快建設高新區。以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為核心,加快紅島組團建設,推進與城陽、膠州等周邊區域統籌發展。高新區基本建成智能交通網、熱冷電氣水網、全光通訊網等現代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綜合服務功能。集聚創新資源,建設城市創新中心和科技商務中心,成為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初步建成經濟高速增長、生態環境優良、社會事業發達的第三代生態科技新城。

推進重要節點建設。加快市南國際航運服務區、市北小港灣、四方濱海新區、李滄交通商務區、城陽國際航空城、黃島北部城區等環灣節點建設。謀劃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新片區建設,重點推進市北啤酒文化休閑商務區、四方城市新都心、李滄生態商住區、城陽中央休閑區、嶗山科技城、黃島國際生態智慧城建設,增強中心城區功能。以辦好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為契機,完善周邊區域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帶動北部城區發展。

壯大發展五市

立足全市域統籌發展,加快五市城區、重點組團和重點中心鎮建設,通過便捷交通網實現與中心城區有機連接,成為推進城鎮化、承接農村人口轉移的主要載體。

做大做強五市城區。以提升城市承載力為重點,協調推進新城區建設與舊城區改造,統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科學配置教育、醫療、文體、商業服務等綜合性公共設施。加強交通網絡建設,建設覆蓋城鄉、快速便捷的區域性交通樞紐。鼓勵人口向五市城區集中,膠州、膠南、即墨城區人口規模分別達到60萬左右,平度、萊西城區人口規模達到45萬左右,成為產業先進、人才集聚、功能完善、生態宜居、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加快重點組團建設。對產業發展潛力較大、環境承載力較好、人口集聚條件優的區域進行組團式開發,逐步承擔起城市建設、人口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促進剩余勞動力本地居住就業。

推動重點中心鎮向小城市發展??茖W調整建制鎮布局,積極穩妥進行規模調整。重點發展王臺鎮、泊里鎮、李哥莊鎮、鋪集鎮、田橫鎮、華山鎮、灰埠鎮、南村鎮、姜山鎮和南墅鎮,努力建設成為產業比較發達、功能比較完善、特色比較鮮明、輻射帶動力強的小城市,成為連接大城市,輻射農村的重要節點,鎮駐地人口規模5—10萬。

加快推進城鎮化

以中心城區為依托,以五市城區、重點組團和重點中心鎮為重點,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市群,全面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走經濟高效、文化繁榮、社會和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戶籍、住房、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創新。統籌中心城區戶口遷移,全面放開縣域內戶口遷移,放寬農民工在五市和城鎮落戶條件,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權益。

產業發展布局

按照環灣高端集聚、縣域壯大升級、多區帶動發展的思路,推動產業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環灣重點布局高端產業,五市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依托各類工業園區和服務業集聚區帶動周邊區域集聚發展。

環灣高端集聚

環膠州灣區域,主要由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核心區、北部高端產業集聚區和西海岸經濟新區三大板塊組成。轉移升級傳統制造業,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構筑現代產業高地。

東海岸現代服務業核心區,包括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嶗山區,重點布局旅游、商貿、會展、金融、文化創意、科技與信息服務、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功能。

北部高端產業集聚區,包括高新區、城陽區、青島出口加工區、膠州市東部,重點布局半導體顯示照明、汽車機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海洋科技等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區集聚政策和資源優勢,匯集國內外高端人才和創新要素,重點培育電子信息、生物與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綜合服務業。

西海岸經濟新區,包括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保稅港區、西海岸出口加工區和膠南、膠州部分區域,統籌產業規劃,整合放大各功能區政策優勢,重點布局汽車船舶、海洋工程等裝備制造業和石化、家電電子產業,著力發展港口物流、旅游、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建設成為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優勢突出、示范帶動作用大的經濟新區。

縣域壯大升級

強化區域分工和協調機制,發揮縣域比較優勢,加快五市新型工業化進程,高起點承接環灣區域的產業轉移,加快核心項目與配套體系的引進建設,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各具特色的產業體系。

平度,加強與濰坊、煙臺等周邊區域經濟聯系,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壯大制造業產業體系,打造生態化工基地。提升電子家電、機械鑄造、汽車配件等產業層次,壯大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精致農業觀光旅游,整合大澤山、天柱山等旅游資源,形成生態健康和文化旅游新亮點。積極發展特色農業。

萊西,發揮膠東半島地理中心優勢,打造膠東半島重要的輕工業基地、陸路物流集散中心和生態旅游休閑度假中心,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湖濱城市。重點發展橡膠輪胎、紡織服裝、家電電子、農副產品加工、環保設備、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產業。整合姜山濕地、大青山等旅游資源,發展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產業。

膠州,加強與高新區、黃島區產業協調,突出發展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照明顯示、機械裝備、木器家具、紡織染整等產業。大力發展物流、商貿業,建設半島最大的鋼材、五金建材、裝飾材料交易市場。發揮中國秧歌節帶動作用,帶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膠南,重點發展航運物流、裝備制造、鋼鐵石化、紡織機械、海洋生物、家電電子等產業,建設以董家口港產業區、臨港經濟開發區為平臺的臨港工業綜合體。整合山、海、島、灣等資源優勢,建設以濱海公路沿線重要節點為平臺的國家級濱海旅游度假區。

即墨,沿濱海公路,以溫泉鎮、鰲山衛鎮為核心,培育旅游度假、會展商務、海洋科研教育、軟件服務外包等高端服務業,打造旅游休閑產業帶;沿煙青一級路,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機械制造等產業,打造現代制造產業帶;依托鰲山灣港區開發建設,大力發展核電裝備和船舶制造業,打造臨港產業帶。

多區帶動發展

發揮各類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和產業集聚優勢,促進產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實現集約化、規?;l展。依托全市重點工業園區和服務業集聚區,帶動區域經濟突破提升。

工業園區。以增強產業綜合配套能力為重點,整合提升現有14個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提高投資強度、土地集約利用率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膠南董家口重化工業、平度新河生態化工、膠州洋河裝備制造工業、萊西姜山輕工業、即墨龍泉汽車及零部件工業、即墨女島船舶工業等6個工業功能區和10個重點中心鎮產業園區建設。規劃建設一批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功能區,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壯大。

服務業集聚區。進一步提升現有集聚區功能,加快培育發展市南奧帆文化旅游、市南國際航運服務、李滄百果山園藝旅游、李滄交通商務、市北中央商務、浮山商貿、四方歡樂濱海城、嶗山金融商務、城陽空港商務、紅島文化創意、高新區科技服務、唐島灣總部經濟、鳳凰島文化創意、溫泉旅游會展、南泉物流、董家口物流、靈山灣旅游度假、萊西姜山湖濕地生態旅游、平度茶山旅游度假、膠州灣國際物流、膠州西部商貿等集聚區。

生態建設布局

圍繞建設宜居城市,實施“十綠工程”,推進各類生態功能區建設和保護,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形成以環膠州灣區域為核心,以東部嶗山、北部大澤山、南部大小珠山生態控制區為生態屏障,以沿?;闪謳?、沿河綠化帶、沿路綠化帶為生態廊道,以海島、濕地、自然保護區、水庫涵養區、風景名勝區等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功能、網絡化全市域生態體系,構建“一核、三區、三廊、多點”的生態網架。

戰略任務篇

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靠科技引領、創新驅動促進經濟增長,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格局。

著力擴大內需

堅持擴內需與穩外需并舉,引導企業努力開辟國內市場,著力擴大居民消費。

引導擴大消費。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居民消費預期。推廣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經營方式,發展社區商業,加快消費載體建設,創新消費模式,吸引外地居民來青消費。穩定汽車和住房合理消費,拓展信息、文化、教育、體育等社會性服務消費,引導消費結構升級。完善農村消費環境,促進農用機械、家電等商品普及與升級,拓展農村消費空間。到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000億元。

強化自主創新

圍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深入開展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工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全市研發經費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

壯大民營經濟

進一步改善城鄉居民創業環境,推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壯大民營經濟發展規模,力爭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經濟比重達到60%以上。

促進綠色發展

堅持綠色增長,樹立低碳發展理念,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加強重點領域節能。發展循環經濟。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

打造藍色經濟區

全面落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堅持陸海統籌,突出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大力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我國科學開發海洋資源、走向深海的橋頭堡。基本建成我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海洋自主研發和高端產業的聚集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示范區。

全面推進藍色經濟區改革發展試點

創新海陸統籌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海洋綜合管理機制,推行海上綜合執法,加強海上執法、海洋維權能力建設。建立海岸帶統籌利用決策機制,探索海島可持續利用模式。規劃建設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逐步統籌西海岸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開發區、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等各類園區管理體制。建設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試驗區,在海洋產業合作、投資貿易便利化、跨國交通物流、電子口岸互聯互通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創設藍色經濟發展基金,支持城市商業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壯大,做出特色。

優化藍色經濟發展布局

構筑“一帶、五區、多支撐點”的藍色經濟區建設發展總體格局。培育形成以環膠州灣區域為中心、以膠州灣東西兩翼為新增長極的藍色經濟聚集帶。推動董家口港口及臨港產業區、膠州灣西海岸經濟區、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鰲山海洋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示范區五個功能帶動區建設,成為帶動全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強大引擎。建設一批現代漁業、濱海商務旅游度假、港口物流、現代裝備制造、海島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綜合利用與能源開發、科普教育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區,推動產業集中布局、集約發展,形成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多點支撐。

提升海洋科技水平

建立海洋科技資源綜合利用機制,建設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洋科學基礎數據庫、科考船等共享平臺。建設國家海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全國海洋科技成果推廣中心,打造國家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建設國際一流的海洋生物研發和產業中心、青島國家海洋設備檢測中心、國家海水養殖優良種質研發中心。加強近海應用技術創新,實施海洋科技創新重大專項,突破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化工與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信息服務等一批海洋高端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加強海洋基礎科學研究,在海洋資源、環境和災害預防等研究領域,在全國乃至世界保持領先地位。提高深海應用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打造面向深海科技研發、深海資源探查、深海裝備研試的國家級平臺。

培育壯大海洋產業

制定完善海洋產業發展規劃,培育形成高素質的海洋產業體系。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提升水產苗種、海水養殖、遠洋捕撈、水產品加工和休閑漁業發展水平,建成現代漁業發展的示范區。壯大海洋船舶、海洋化工、海洋裝備制造、海洋工程等現有支柱海洋產業,培育發展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海水綜合利用、海洋礦產與新能源利用等新興海洋產業。加快發展港口物流、濱海旅游、郵輪經濟、藍色金融、海洋科技教育及服務、海洋文化體育等涉海服務業。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綜合整治海洋環境污染,實施入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強港口、航運污染防治,嚴格涉海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推行漁業生態系統管理,加強漁業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建設人工漁礁,恢復和增殖海洋生物資源。實施河口生態恢復工程,逐步恢復和重構海岸帶生態環境。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現代農業為基礎的新型產業體系。

實現服務業跨越發展

加快服務業結構調整,全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推動旅游業、金融業、物流業成為支柱產業,打造東北亞重要的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城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7%,服務業新增就業占全部新增就業70%以上。

集聚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金融、物流、科技和信息服務、中介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互動。

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重點發展旅游、商貿流通、房地產、家庭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努力改善民生質量,引導和促進消費。

壯大發展新興服務業。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服務外包、文化創意、會展經濟等新興服務業,推進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升級。

做強服務業發展載體。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集聚區實現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比重40%以上。推進總投資6000億元的500個市級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扶持服務業領軍企業,20家企業進入全國服務業企業500強,20家跨國服務業企業地區性總部落戶我市。加快培育服務業知名品牌,新培育30個省級以上服務名牌、45件省級以上著名商標。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培育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

改造提升制造業

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延長制造業產業鏈,向園區集聚、向品牌化轉變,實現優勢產業高端化發展、傳統產業集約化發展,打造世界級優勢產業集群。

高端發展優勢產業。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升級路線,瞄準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著力提升龍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家電電子、石化化工、汽車船舶產業在集群化發展基礎上,實現產業升級并向產業鏈高端演進。

促進制造業向園區聚集。整合各類工業園區,細化園區主導產業定位,對現有園區從招商政策、土地規劃、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方面統籌優化,提高園區集約集聚發展水平。完善園區開發投融資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突出園區產業特色,加大定向招商力度。進一步提高我市優勢主導制造業的本地配套率,提高配套檔次和水平。推進老城區化工、橡膠、冶金等大企業向工業功能區轉移,加快實施海灣集團、青鋼集團搬遷,全面完成110戶老城區企業搬遷改造任務。引導縣域鎮村企業向重點工業園區和重點中心鎮產業園區集聚。

增強制造業綜合競爭力。著力提高信息技術在制造業領域應用水平,培育10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示范園區,兩化融合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現代農業投入力度,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實現農業向生產、生活、生態等綜合功能轉型。

提升完善城市功能

著眼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國際地位,加快重大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基本形成功能性、樞紐型、網絡化基礎設施體系和社會化城市管理新體系。

建設國際航運樞紐

全面開發建設董家口港區,調整完善膠州灣港區功能,有序推進鰲山灣港區開發,提升口岸服務功能,打造國際航運樞紐,港口吞吐量達到4.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爭取達到1800萬標準箱。

打造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

積極開辟國際航線,加快青島新機場規劃建設,全面提升青島空港運營效率和國內外影響力,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1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27萬噸。

構建便捷陸域交通網絡

全面推進現代公路網絡、環灣型城市快速路網、半島城際鐵路和疏港鐵路建設,建成完善的陸域綜合交通網。

建設完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

全面提高市政公用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構建高起點、可持續、管理規范、服務優良的“大市政公用”綜合保障格局,完善防災減災保障設施,建成功能完善、國內領先的城市公用基礎設施體系。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民生優先,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增強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城鄉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年新增城鄉就業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拓寬增收渠道,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以上。

辦好適應時代要求的教育

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要求,實施教育強市戰略,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全市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20%,高水平普及十五年基礎教育,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按照?;?、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加大財政投入,全力推進健康城市建設,每萬人口擁有醫療床位50張、執業醫師30人、注冊護士40人,率先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完善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保障制度全覆蓋,五項社會保險市級統籌。

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完善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保障性住房供應體系,基本解決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問題,逐步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條件。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青島新聞網-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