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10月18日,備受各界矚目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落下帷幕。作為這次會議的重要成果,《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審議通過,為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確定了目標和方向。
又一個嶄新的五年,中國需要一個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嶄新規劃。具體到國土資源事業,一個什么樣的規劃才能更好地保障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國土資源“十二五”規劃已經初步定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緊密圍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樹立新型資源觀和資源管理觀,落實資源節約優先戰略,以資源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資源利用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切實提高國土資源工作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和服務能力。
新的航程即將起錨,“十二五”,我們將踏上新的征程。
國土資源“十二五”新起點:探索科學發展新思路
社會的進步往往是以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變革為先導。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反復證明,只有思想解放,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才能取得今天這樣的巨大成就。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實現了經濟的第一次轉型。進入“十二五”,中國經濟社會將為下一個30年的發展尋找新動力。在這個關鍵節點,更加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既有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中超脫出來,探索科學發展新思路。
總結“十一五”,我們看到,近年來,國土資源系統主動提出,要加快建立保障科學發展新機制,把思想從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成效顯著。然而,在當前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仍有不少計劃經濟時期的影子,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仍然亟待轉變。
怎么轉?對于這個問題,國土資源部黨組早已有了深刻的考慮,經過對新時期面臨的形勢研判分析,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間從觀念上實現四個轉變:
強化資源節約意識,促進資源利用向內涵集約利用轉變。即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具體來說,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就是要充分發揮規劃計劃的管控和引導作用,形成倒逼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機制,主要通過資源利用結構和布局的優化來滿足資源需要;實行供需雙向調節,就是在繼續加強和改進供應調控的同時,強化需求側管理,減少低效利用資源的需求,禁止浪費資源和不合理利用資源的需求;實行差別化管理,就是結合產業特點、區域實際和利用績效制定差別化的資源供應政策,促進資源節約和優化配置。
用整體的眼光看待資源,從偏重對資源的數量管理中解放出來,促進資源管理向數量、質量、生態綜合管理轉變。在管理方式上,繼續嚴格資源數量管控,從重行政配置、項目審批、微觀管理向重市場調節、制度設計、宏觀管理轉變,加強監管和服務;在質量管理上,完善資源管理制度和標準,建立健全評價、考核和監管體系,重點加強基本農田質量建設、補充耕地質量考核、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強化資源質量管理;在生態管理上,注意協調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關系,拓寬資源利用和服務領域,協調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保護建設,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發展資源領域循環經濟,發揮資源生態服務功能。
切實增強資源的綜合效益觀念,促進資源利用向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轉變。要全面發揮資源的利用效率、資產收益和資本增值功能,實現由審批、發證、收費的傳統管理模式向資源實物形態、要素形態與價值形態相結合的綜合管理模式轉變。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擴大資源的有償使用范圍;推進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建設,建立健全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礦業權市場,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全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益。
樹立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處理好立足國內保障資源供給與統籌利用國內外資源的關系。立足國內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是第一位的,與此同時,要著眼于全球范圍配置資源,實施資源全球戰略,深化國際資源互利合作,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和經濟安全。著重增強安全高效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能力,推動“走出去”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
“思想解放的空間有多大,事業的發展空間相應就有多廣。”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說,以科學發展為主旨的新型資源觀和資源管理觀的樹立,必將帶來管理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推動國土資源管理事業在“十二五”實現跨越式發展。
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奏響國土資源“十二五”發展強音
中共中央關于“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這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來說,既是重要機遇,又是重大挑戰。
從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來說,貫徹落實《建議》,有兩點十分重要。一是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間,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然帶來對資源的剛性需求持續增大,加劇資源供需矛盾。要進一步做好土地和礦產資源保障,我們任務艱巨。二是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
未來五年,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將更加注重科學發展,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持續深入推進6個方面的改革:加強國土資源市場建設、健全國土資源宏觀調控機制、規范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地質找礦新機制、強化資源管理共同責任機制、推進國土資源管理依法行政。
在接受采訪時,董祚繼告訴記者,目前,國土資源“十二五”規劃基本框架已經初步形成,在18個專題研究、六大工程、4個專項規劃的基礎上完成國土資源管理“十二五”規劃。
——18個重大問題的專題研究分別是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實施評估、“十二五”時期國土資源宏觀環境分析、國土資源宏觀調控機制研究、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研究、耕地保護與補充研究、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研究、礦產資源合理利用研究、國土資源產權與市場建設研究、國土規劃與國土開發格局優化研究、國土綜合整治研究、地質環境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研究、海洋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研究、測繪事業發展研究、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發展研究、國土資源信息化發展研究、地質資料集群化和產業化研究、國土資源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國土資源“十二五”規劃實施保障措施研究,涵蓋了國土資源領域的方方面面。專題研究作為一項重要的前期工作,將為之后的編制規劃打下基礎。
——六大工程分別是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工程、國土資源保障工程、國土綜合整治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國土資源科技工程和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化工程。設置這些工程,目的是為規劃的實施打造平臺,保障國土資源“十二五”規劃的有效實施。
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專項工程將按照進一步提高國土資源保障能力、確保資源和經濟安全的要求,全面、深入和系統開展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提高調查評價工作的程度和精度,適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國土資源調查評價的新領域,適應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轉方式的新要求;加強綜合調查和動態監測能力,適應加強改進國家宏觀調控和國土資源管理新形勢。
國土資源保障工程,要立足國內,積極開拓海外,開源與節流并舉,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并重,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實現找礦突破,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全面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促進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國土綜合整治工程,即加大國土綜合整治力度,切實改善城鄉生產生活條件,優化資源利用和產業布局,增強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提升國土服務和支撐功能,構筑國土生態安全屏障。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即為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群死群傷和重大經濟損失事件的發生,對我國特大型和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監測、治理和搬遷避讓,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結合新農村建設、山區脫貧和村鎮整治,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國土資源科技工程,包括地殼探測工程、陸海觀測衛星工程、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工程。
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包括金土二期工程、國土資源產權與市場安全保障工程、地質資料開發利用工程。
——4個專項規劃分別是全國土地整治規劃、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全國礦產資源勘查規劃和陸海觀測衛星發展規劃。這些專項將報國務院批準實施,以保障國土資源重點任務的落實。
國土資源“十二五”規劃,是對“十二五”時期國土資源改革發展的全面部署和總體安排,要明確“十二五”期間國土資源管理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等。
“回過頭來看《建議》,‘節約優先戰略’是在國家規劃建議中第一次明確寫入的資源節約戰略。”董祚繼告訴記者,目前18個專題研究基本完成,六大工程正抓緊論證,4個專項規劃分別有了初稿,要加緊修改完善。另外,國土資源‘十二五’規劃已經進入編制階段,要求在明年3月份前完成。
提到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任務,董祚繼概括為“三個力爭”:一是要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力爭把國土資源重要指標納入國家層面的“十二五”規劃,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單位GDP建設用地量和礦產資源消耗量等。二是力爭將六大工程盡可能納入國家層面的“十二五”規劃。三是力爭將國土資源的一些重要政策措施也盡可能“擠”進國家層面的“十二五”規劃中。
今后五年,國土資源事業的發展思路已經初步勾勒出來。腳抬多高,步邁多遠。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們尤其需要凝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迎難而上,奮發有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書寫國土資源新的偉大篇章!
本文來源:國土資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