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珠海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2010年08月26日16:0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1986年 地表水環境 發展代價 科學發展觀 尖峰山 山水 綠樹 珠海 生態文明 GDP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珠海綠樹環繞、山水相擁。圖為綠綠蔥蔥的尖峰山。

海濱公園花海一片。

珠海綠道建設已全面展開。

 

環保公交車已在珠海投入使用。

“珠海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道路是具有遠見卓識的。這條道路不僅給珠海人留下非常優美的城市環境和高端城市形態,也給全省樹立了一個樣板。”這是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對珠海“率先探索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道路”多次給予的肯定評價。這份評價道出了珠海生態文明的寶貴,道出了珠海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

改革開發之初就非常重視環境保護

珠海人在改革開發之初就非常重視環境保護,一直都把保護生態環境、守住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作為這個城市發展的底線,這是一種遠見,這是一種胸懷。尤其實施了環境保護 “八個不準”,城市建設“八個統一”和土地管理“五個統一”,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以制度、規章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改革開放30年,珠海GDP增長了210倍,人均GDP增長51倍,人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質量大幅改善,但珠海始終遵循生態優先原則,保留住了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空氣質量在全國重點城市排行榜中一直穩居前列,地表水環境不斷改善,飲用水源水質保持良好,環境噪聲、交通噪聲符合國家標準,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處處綠樹環繞、山水相擁,這是珠海人巨大的綠色財富、生態財富。

市委六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把珠海建設成國內環境最優美、最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城市之一。“生態一流”就是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堅守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底線,著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廣東當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正滸在論及這一目標時表示,“珠海確定了率先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是全市人民的福祉,是對文明形態的具體闡釋。”

連續3年每年投入生態環保經費不低于GDP的3%

“不以犧牲環境為發展代價”已經成為越來越發展中大中城市的共識,就在人們開始認識到 “傳統的GDP增長方式帶來的負面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造成了不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危機”時,珠海早已用30年的堅守打造了一個高端的城市形態,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后發優勢、更多的發展空間。

為堅守藍天碧水,珠海有一項簡稱為“四個百分百”的高壓線:新增工業項目百分百進入園區、裸露山體百分百恢復綠化、污水垃圾百分百達標處理、節能減排百分百實現目標。

在環境保護方面,珠海有很多工作開了全國的先河。上世紀80年代建市之初,珠海就開始控制土地、控制污染、控制人口。1998年5月,珠海擁有地方立法權以后通過的第一批法規就有《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2009年5月1日實施的修訂后的《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首次把“節能減排”納入其中,對噪聲、固體廢物、大氣、水等方面的環境污染防治問題也規定了具體的措施,體現了珠海的“大環保”理念。

在珠海還有個著名的 “八個不準”。即:在產業結構選擇上,市區只發展有利于環境、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業,不準興辦電鍍、造紙、制革、冶煉、漂染、石油化工等高污染項目,將高污染的行業集中布局到環境容量較大的西部地區,發展居住與工業分離的城市格局。同時,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堅持 “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一個都不能批”的原則,拒絕了一批污染企業落戶珠海;對一批污染企業進行清理、關停。

珠海的經濟總量并不大、財政收入并不富裕,但多年來,珠海環保投資指數連續保持在2%以上,2008年以來全市投入環境治污設施、生態保護工程的資金高達75億元。數據顯示,珠海連續三年每年投入生態和環境領域的經費不低于GDP的3.05%。

當前,是經濟特區由前30年向后30年邁進的重要節點,也是珠海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打基礎、成規模、定格局的關鍵時期。堅定不移地走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率先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爭當我省科學發展示范市,珠海上下正在努力奮斗!

藍天 白云 青山 綠水

珠海生態環境享譽全國,綠色財富全民共享

30年來,珠海始終堅持經濟建設、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同步規劃、同步發展,堅持“環境優先”的建設發展理念,充分注重高起點的城市規劃,自始至終對城市規模與人口進行適度控制,道路交通的規劃和建設都充分考慮了城市的發展潛力。城市建設摒棄“水泥森林”模式,城市設計采取以中低建筑為主、高樓點綴其間,山景、海景被最大限度保留,“綠色財富”與市民共享。

這份環保記錄說明了珠海的環保之路:1986年,珠海建成廣東首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1987年,珠海建成廣東第二座生活污水處理廠;2000年,珠海建成日處理能力600噸的垃圾焚燒發電廠;2001年,珠海又在廣東率先使用BOT模式建設城市污水處理設施;2007年之后,珠海投入逾12億元用于工業污染源脫硫,電廠及工業企業脫硫,投資18億元建設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6座,到今年底,珠海市城市污水處理率可達到85%以上。按全市144萬常住人口計算,人均污水處理能力高居全國前列。

2006年至2009年,珠海交出了一份污染減排考核的出色答卷:在經濟增速平均高達15%的前提下,截至2009年底,珠海累計減少排放化學需氧量 0.37萬噸,比 2005年減少11.9%;減少排放二氧化硫1.24萬噸,比2005年減少26.4%,連續4年完成廣東省政府下達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

憑借優美的環境,珠海成為了全國第一批“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國十大和諧名城”,并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榮獲聯合國頒發的 “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的城市。2008年又成為了第一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肩負著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重任。

評說

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

樹立科學的GDP新理念

從一定意義上說,改革開放以來所進行的一系列思想解放、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都是為了解放社會生產力,為了GDP的增長,為了生產越來越多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GDP的增長速度和GDP的規模成了衡量我們改革開放效果,衡量我們全部工作成效的綜合性、核心性指標,也成了我們政策制訂的主要出發點。經過30年的發展,情況的變化要求我們從傳統GDP理念中解放出來,要重新反思發展是什么、為什么要發展、怎樣去發展、怎么樣的GDP才是有價值的等一系列新問題。

科學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高質、高效的GDP,能真正不斷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的,能增進人民福利、促進社會進步,體現發展對人的終極關懷的,能不斷提升發展能力,改善發展境況的可持續發展的科學GDP。我們需要用科學理性的GDP理念,衡量和引領我們走向科學發展道路,開辟科學發展新境界。

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

珠海產業結構低碳特征明顯

珠海市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是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高端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三高”產業,就是低碳經濟的特征。

在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珠海市應當盡力打造成為全國典型的宜居環境,并且在與周邊廣州、深圳、港澳等地建立便捷的交通體系的情況下,逐漸發展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最吸引人的宜居城市,相應地為高端服務業創造良好的市場,帶動房地產、餐飲、生態農業、特色旅游、零售、影視、文化藝術和創意設計等行業的發展。

其次,珠海市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有選擇性地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業,特別是首先要逐漸淘汰相應領域的落后產能,同時不斷探索各個產業鏈條上的技術工藝過程及管理制度革新,積極開拓高端制造業的市場環境。

最后,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珠海市當前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支柱,對于打造低碳經濟示范區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作為能耗密度相對較低的軟件產業在珠海市已經有了很雄厚的基礎,通過為電力、建筑、工業生產和建筑等產業開發設計相應的軟件解決方案,以提高相應領域的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通過抓住發展低碳經濟的絕佳契機,能夠在未來經濟社會和全球市場競爭的環境中占領先機。

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耀輝:

站在世界高度作出戰略安排

珠海將探索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是選擇了一條經濟建設、城市發展、產業定位、生活方式與自然共生的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是站在世界經濟發展歷史的高度,審視工業文明對生態環境的危害,結合珠海歷史走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對珠海未來的發展模式、生產、生活方式作出重要調整的戰略安排。”

珠海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具有遠大發展理想的科學發展觀。但探索這條發展道路一點都不容易。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不應當只是“口號”,需要堅持不懈地落實在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升級、人口與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長遠的戰略安排上。珠海選擇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與改革開放建立市場經濟發展制度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需要有歷史的責任、長遠的眼光、創新的勇氣、堅定的信念和果敢的行動。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珠海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