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駐緬甸特約記者 金石】“普通村民直接向總統表達意愿支持一個項目的建設,這在緬甸很少見”。《環球時報》記者2日了解到,位于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勞龍鎮的約1370名村民近日聯名向總統、能源部長等政府高官遞交請愿函,希望政府支持當地一個年加工能力為500萬噸的原油煉油廠項目的建設。緬甸媒體《聲音》和《德林達依周報》都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這些村民是在5月16日向總統府遞交的請愿函,而他們支持的這個煉油廠由緬甸經濟控股公司、圖集團公司和中國的廣東振戎能源公司合作建設,以建設—運營—移交的形式運行30年。村民聯名請愿的起因在于今年4月29日,反對煉油廠項目的周圍7個村莊的少數村民舉行了反對游行,并有部分當地媒體刊登了一些不實報道。這引發當地支持項目村民的不滿,因此決定以村民簽名寫請愿函的方式發出客觀正面的聲音。
《環球時報》記者2日從提交請愿函的一名負責人處獲悉,此次組織者中有曾去中國考察洛陽煉油廠的村民。該負責人表示,為了提交請愿函,他們從5月4日開始收集簽名,簽名的地點涵蓋項目周邊9個村莊和勞龍鎮區。“目前有反對項目的人,但也有支持項目的人,我們要提交請愿函讓總統和相關人士了解這一情況,為此安排收集支持者的簽名并將簽名書和請愿函一起提交。”提交請愿函的另外一名負責人村民吳昂盛說:“我們完全可以舉行比反對游行人數更多的支持項目的游行,但因為擔心不愿看到的情況發生,因此采取了和平提交請愿函的方式。”
據悉,村民代表同時在項目所在地的土瓦市和緬甸首都內比都遞交了聯名請愿書,并成功遞交至總統府,總統秘書已簽字簽收。當得知村民代表的來由,能源部長破例接見且耐心聽完請愿細節,還留下了請愿書。這在緬甸開創了村民代表無需申請登記直接拜見部長的先例。抵達緬甸投資委員會辦公樓時,相關部長也接見了村民代表并接受了請愿書。另外該請愿書也被順利遞交給項目所在地的鎮政府、市政府、省政府和公安廳等部門,包括廣東振戎公司在內的三個合作方也收到了請愿書。據廣東振戎駐緬甸代表處一位負責人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當地民眾聯署支持中方投資項目,在緬甸還是第一次,而且還將這種聲音傳遞到緬甸總統府。
請愿活動舉行后,緬甸相關媒體進行了報道。分析人士指出,緬甸政府從2011年推行對外開放政策,伴隨而來的是媒體自由化和社會民主化浪潮。在此期間,中國在緬投資的大型經濟合作項目不斷受到緬甸民眾的質疑和緬甸媒體的重點報道。關于民眾反對項目的理由和背景,有分析認為,除了對環保和民生的擔憂,政治因素同樣不容忽視。事實上在緬甸,政治因素“綁架”經濟項目的情況并不少見。當地民眾抗議中資項目的報道經常出現在各大私營媒體的頭版頭條。
支持項目運營行動負責人、村民吳昂敏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們當地民眾需要煉油廠的原因在于,緬甸處于變革期,利用外國的投資建設工廠有利于增加就業,而且電力等各方面也會得到迅速發展。”他還表示:“反對者是因為不相信煉油廠能帶來好處而反對。”實別村的村民哥敏奈說:“為了生活,現在村里每家至少有一個成年人遠赴泰國打工,煉油廠建好后就會有很多就業機會,我們的孩子們就不用遠離親人到異國他鄉辛苦工作了。”因為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告音村的村民哥山溫說:“通過去中國考察煉油廠,我們支持項目的原因不僅是它能改善當地的經濟狀況,更希望能讓自己的后代享受其他發達國家一樣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