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這兩年,加價打車軟件開始流行,僅嘀嘀打車軟件在南京就有50萬用戶。最近兩個月,多路資本高調進入打車軟件市場:本月20日,嘀嘀打車公布與微信支付合作7天的成績單——超百萬單,補貼過2000萬元;支付寶“快的打車”也在出租車司機和乘客中享有很高聲譽。燒錢搶占地盤,一些“優惠”舉措能持續多久?最終誰是受益者?
1月10日至2月10日,乘客使用微信支付車費,每單可減免10元車費;支持乘客使用微信支付結賬的司機,每單可獲得10元獎金。記者從南京新街口管家橋通過微信叫到一輛出租車,到奧體中心,計價器顯示26元,但最終只要支付16元。“你付得少,我們實際拿到手26元,都開心。每天最多5單獎勵,做滿這5單相當于多拉了5個起步價。”中北的哥胡師傅說。
據嘀嘀方面的數據,目前微信支付次數排在前十名的乘客杭州最多,為3名,其他7名分別來自北京、深圳、武漢、成都、青島、廣州、太原。嘀嘀打車接入微信3天,每天微信支付打車費的總訂單數分別為:2.7萬單、3.6萬單、3.8萬單。
與此同時,“快的打車”聯合支付寶宣布,深圳1.4萬輛支持該軟件的出租車將可以使用支付寶付車費。司機每次用支付寶成功收車費,即可獲得“10元”獎勵,每天5筆封頂;用支付寶付車費的用戶同時也將獲得10元返現,每天2筆封頂,幾個工作日內返還到支付寶賬戶內。這使得第三方支付在線下叫車市場的競爭進一步白熱化。
加價打車軟件此前已積累不少粉絲,很多人的使用最初是出于無奈。南京飛騰禮品公司財務經理黃靜告訴記者:“出去拜訪客戶,大冷天站在路邊苦等多時也打不到車。用打車軟件,可以發現周邊的出租車,一般等不了幾分鐘車就來了,比電話約車靠譜。還可以根據距離和司機好評率來選車,主動權大。著急出門時,只能加錢打車。”
記者在胡師傅的車上看到兩部智能手機,叫車來電鈴聲此起彼伏。微信和支付寶高調進入打車軟件市場,并且進行大力度返現促銷,短期內司機和乘客都嘗到甜頭。但不少使用打車軟件的乘客其實叫車“加價”超過10元,即使獲返還10元,最終支付的車資還是比正常打車高。不少市民認為,打車軟件砸錢,擺明了鼓勵出租車司機“挑客”,對這一不公平競爭行為,管理部門應明令禁止。
加價打車,表面看是一種市場行為,但實際操作中,高峰時段一車難求,導致加價變成沒有上限的競價行為,的確有違公平。南京市客管處明確表示,不允許出現私下加價行為,如有投訴必定嚴查。但實際上,絕大部分通過加價打到車的乘客并不會投訴,導致價格越抬越高。
今年4月,南京市客管處明確啟動電召平臺上線運行,加價打車將得到官方認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微信、支付寶返利打車是一種營銷手段,乘客得到的實惠是暫時的,投資方不可能常年貼錢,主要是為占領用戶市場。電召平臺不會像打車軟件一樣給予駕駛員和乘客返利,而是制定統一的加價標準,5元或6元,僅一種加價方式,沒有返利這種短期行為。今年南京新增3000輛出租車上路,實載率比現在有所降低。隨著城西干道、江東路通車,4條地鐵線路投運,釋放了更多的空間,出租車利用率高了,運轉效率就高了。如果多花五六塊錢就能叫到車,老百姓或許會逐步棄用高價叫車軟件;對于駕駛員來說,多接活也比苦等加價更實際。
電召可以提高出租車運營效率,但如何實現供需雙方“雙贏”,需兼顧出租車司機和乘客利益。加價打車這一行為現在基本上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但是加多少錢、怎么加,這個度還需要市場和主管部門來把握,在合理提高出租車駕駛員積極性的基礎上提高出租車運營效率,百姓出行才能更便捷。 記者 呂 妍